二月树 作品

第125章 离奇命案(第2页)

  贾川了解到按照《大明会典》,县丞可审理杖刑以下案件,偏这日遇上一起偷鸡案,偷鸡贼被当场抓获,押送至县衙,贾川便按照自己了解的律法,判了偷鸡贼笞二十。

  赵光得知后,举着《问刑条例》找到贾川,指着其中一条‘凡盗牲畜者枷号三日’质问贾川:“宋县丞莫不是收取了这人贿赂?”

  贾川解释:“鸡是家禽,与牲畜略有不同……”

  “家禽便不算牲畜了?”

  贾川怒急:“你跟我咬文嚼字是吧?”

  “本官只是按章办事。”

  “你竟是知道按章办事?这四个字你会写吗?牢房中多少淹禁之人?是县尊找不到理应按照那一页的章程办案?”

  赵光也急了声称要向上如实禀报宋县丞不按律法办案,有收受贿赂之嫌。

  贾川最不怕向上找人,摆手说:“你随便,最好是告去京城,看看是查你,还是查我!”

  赵光气得胡子都在颤,原本不是已经认低伏小了吗?怎的突然又硬气上了?

  赵光不解,贾川却从此摆烂,一副爱咋咋地的模样,与赵光斗嘴已属日常,赵光甚至在贾川的穿着上找过麻烦:“宋县丞这镶边云纹可是有逾制之嫌。”

  贾川实习了那么多地方,对明代穿着这方面还是多少有点了解的,朱元璋对服饰有着极严苛的规定,不同阶层人的衣服材质,花色纹路都有严格划分,真说逾制了,那是要被治罪的。

  赵光以为自己会看到贾川惊吓之后的苦苦哀求,没想到贾川却梗着脖子问:“你是眼瞎吗?我这是素云纹!大晚上的你追到我住处查看,是闲的无事还是对吏部将我调任此处有意见?又或者……后宅的妾室人数不够?”

  赵光气得叫嚷着要让宋声再穿不了官服。

  ……

  虽说贾川不怕赵光告状,但日日如此度日换谁也不会爽快,他只盼着年前年后的,朱瞻基能快点收拾了他二叔。

  贾川是想不通,都已经这样了,这叔侄俩怎还都坐得住?他来献县已是月余,可京中并无任何消息传来,可见朱瞻基还未曾动手,朱高煦也老实待着,莫不是这里也讲究到了年根,凡事都等过完年再说?

  贾川便是带着这么一份不开心,在腊月二十八这日上午带着老郑头出门的时候,见到了前来报案,又被衙役轰走的几名村民。

  原本贾川也不想多事,后日便是除夕,这个时候若是一起偷鸡摸狗的案子,他也会劝人回去,哪知听罢之后,他急匆匆去了县衙后宅找赵光,这案子,他接了!

  报案人说他们村子边上有座小山,小山上有座小庙,内有佛堂一座,庵房两间,低矮的小厨房一间,里面住着两位风烛残年的老和尚,整日念经,与世无争。

  小年那日,村里竟是来了两个云游的道士,找到小庙借宿,当时村中不少人都跟着道士一路到了小庙,有大人也有孩子。

  他们回来与没去的人说第一次见牛鼻子对上老秃驴,老秃驴竟是不同意牛鼻子借宿,牛鼻子好说歹说才被允许进了庙门。

  这件事被当做一个乐子,在村中传言了一日。

  这是小年那日的事,接下来几日,村中未见道士离开,有调皮的孩童日日守在山边,也未见有人离开,腊月二十六那日,村中有人觉着不对,几日未见小庙上空有烟雾飘起,便有人大胆去了小庙,叫了门,无人应答,几人便翻墙入内,可庙中里里外外找遍了,却空无一人。

  而昨日,有孩童在山下玩耍时,发现山下一座枯井的井盖不见了,那井盖是村里人用草席制成,周围用大石块压着,就是为了防止孩童落入其中。

  几个孩童胆大,跑到井口探头一看,吓得哇哇大叫,叫来村中大人,却也无人敢将井里的尸首弄上来,但有胆大的探头仔细看了看,说里面不止一具尸首,最上面的是个道士。

  众人找来里长,众人也知这日子口报案也无用,但里长觉着,无用归无用,不报便是罪过,只是这日已有些晚了,里长便决定明日早早派人去县衙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