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没当回事(第3页)
“汉王知道如何应对先帝,却未必知道如何应对皇上,等他研究明白了,我也差不多了。”
还有一句话贾川没说,论藩王谋反这事,朱瞻基和朱高煦都是有心得的,朱高煦还有实际操作经验,但因为脾气秉性的缘故,他当年未必真的理解他爹一些战术打法的用意,朱瞻基可就不同了,他可是有时间研习的,还有当事人亲自调教,所以朱瞻基知道朱高煦眼下停留在哪个阶段,他不急,自然不会催促贾川。
……
贾川说得底气十足,但等他睡一觉醒来后,不由得连连叹气。
睡觉之前有些亢奋,加上铁匠营救的很成功,他觉着前方一片光明,恨不得即刻骑马出城去乐安再战!
但等睡了一觉,各方各面的血液流动都正常平缓了,他才意识到前路漫漫,全是坑。
毁了王府暗道,刺杀世子,再杀几个汉王府的家奴,需要差不多同一时间完成,这才能将汉王府的目光全都吸引到城中,这样庄子里发生点啥,才会少人注意,可这几件事这么容易做到
如今天已经凉了,离下雪还远吗
后院的婢女缝制了几件加厚的青灰色直缀,贾川换上后觉着确实暖和了,他发现今年穿的衣衫质的偏多,之前在巡检司还是麻衣为主,不知道是有钱的关系还是种植普及了。
贾川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
如今已经可以敞开了吃肉,天气又冷,晚上没用贾川吩咐,院子里的晚饭是大鱼大肉,董圆圆高兴的满院子乱跑,像个盼到了除夕这一晚的孩子。
老郑头笑得褶子堆满整张脸,他有酒喝了。
高家兄妹也很高兴,自打爹娘去世,二人活得谨小慎微,准确讲爹在世的时候也一样,何曾有过这等时光尤其是那晚夜雨‘行窃’,让二人终于知道一身武功的用处。
陈默也很开心,曾经想屠龙的少年,憋了这么多年,终于做了几件让自己痛快的事,怎不值得喝上几口
贾川想陪着开心,却着实开心不起来,牛皮是吹出去了,如何实行这一步步的要如何走才能不踩雷
朱高煦一定有他的节奏,打乱他的节奏,还要能留住性命……性命这么久了,就没人来这里看看他吗当真没将他当盘菜
还是说忙的很,一时不得空
院子里这些人也不分男女,都坐在前院正房的厅中,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这一趟的经历,老郑头笑呵呵的听着,高云天与陈默偶尔有些地方说的不一致,还会吵上两句,贾川就在吵闹声中一杯接一杯的喝着。
……
同一时间,汉王府朱高煦的书房一样灯火通明,在座的有武将,有谋士,还有他几个儿子旁听。
倒不是他们知道了丢了个铁匠,像是这样的会议,几乎日日都要开。
众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朱高煦未能在半路截杀朱瞻基的怒火熄灭,但朱高煦另一个火苗却在蹭蹭的涨,他想效仿他爹,直接反了得了!
众人又耐心的分析当年与当下的区别,劝慰他要徐徐图之。
这便是朱瞻基继位三个多月来,这间书房里主要的议题,至于谋反所要具备的各种条件,顺带着会提上两句,主要还是以稳定朱高煦的情绪为主。
如今天冷了,朱高煦的热血也跟着冷了下来,终是能与众人商议大事了。
朱高煦知道最便捷的夺权之路便是京城里有接应,只要拿下京城,其他地方都不是问题。
如何拿下京城
他想到一个人,曾经的汉王府亲王傅张辅。
张辅是河间王张玉的儿子,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父子俩屡立奇功,只是张玉最终战死沙场。
太宗登上帝位后,便封张辅为新城侯,而后永乐六年,张辅又因安南叛乱大获全胜而被封为英国公,之后的永乐朝,张辅三次平定交趾叛乱,多次与太宗皇帝征战漠北,直到仁宗皇帝继位,才调回京中,改掌中军都督府事务。
中军都督府负责的可是京畿及部分卫所军权管理,若是能将此人拉拢过来,拿下京城还有何难
朱高煦这几年一直在做拉拢朝臣的事,可张辅,他一直没敢尝试。
他们二人在靖难时便认识,也算是有并肩作战的情义在,而后张辅还曾被任命为汉王府亲王傅,虽说是个虚衔,此官职大多由朝廷重臣兼任,但也可见朱高煦与张辅关系不错。
正是因为有此关系,朱高煦也算是了解张辅,他知道张辅不仅有胆识且性格刚毅,不是那么好拉拢的,可他也知道,若是能将此人招至自己身边,那皇位……
书房里的人不断的输出招揽张辅的好处,又不断的提醒朱高煦与张辅的情分,此时若是贾川在此,便会问上一句:
“就你们知道张辅与汉王的关系,皇上不知知道了还敢如此重用张辅那是不是说明有信任这个东西在皇上和张辅之间张辅目前要爵位有爵位,要官职有官职,就问当下朝廷上还有谁能与他一般他为何要冒险跟着你们一起造反嫌曾经拼搏过的岁月都不够刺激,想着晚年坐一回过山车还是带着全族一起”
当然,贾川若是真能旁听,他更想知道汉王是如何看待他的。
此次会议定下了一个目标,那便是想法子招揽张辅,与会人员在最后还真是提了一下贾川,朱高煦只是摆了摆手说:“跳梁小丑罢了,先命人盯着,等他到了乐安,再收拾不迟。”
哪怕有朱瞻基在京城为贾川造势,有一次次的刺杀不成,朱高煦仍旧是没将贾川放在眼中,贾川之前的小心翼翼全都是折腾自己。
朱高煦一身反骨,他越是觉着朱瞻基想要引起他注意的人或事,他越是不想关注,哪怕有人提醒,他也固执己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