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树 作品

第73章 双姝发威

第73章 双姝发威

李明想到此处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垂头的高云天。

‘难怪他不愿应允。’李明心中暗道。

李明觉着自己想明白了,父亲做了什么,以为没事,放在当年必定没事,可新皇脾气与太宗不同,这次看来是不打算惯着父亲了,但父亲还被蒙在鼓里,也是,自从迁到北京城居住,父亲明显不如在南京的时候自在了。

陈默没给太多时间,他怕李明真的想明白了,便说:

“你无需太过惊慌,眼下找到肖剑最为重要,但,安平伯未必这般想,待你悄悄查清楚肖剑身在何处我亲自将其抓获,对你也算功劳一件,到时再将此事告知安平伯,安平伯再求皇上,皇上念及旧情,或许能大事化小,只说肖剑为报一己私仇便可结案,但,若此时让安平伯知晓,你对你父亲理应有几分了解,他或许会一意孤行,继续隐瞒栽赃,锦衣卫只能自行查证,若是被锦衣卫先行查明,到那时,无论你是否知情,你我怕是只能在诏狱相见了。”

李明不再多想,立刻起身拱手道:“我这就回府想办法打听。”

“我安排一人随你回府,我看你带来几名下人,我的人换下一人,你遮掩些进府,一旦查到什么,即刻命他回禀,我自会安排。”

李明嗯嗯的就要往外走,贾川拦住他说:“回去后伯爷定会问你亲事,你只说高家不太愿意,今日高云天有事在身不好多说,说好明日再来商讨。”

李明又嗯嗯两声,便急匆匆的出了房门。

……

被董圆圆拎去后院的那人被留下了。

他也只能留下,不留回去也不好说,那人此时满脸青肿,不是高云朵出手了,董圆圆气不过这人言语嘲讽,便给了两拳。

这名下人只当董圆圆是厨娘,自然没放在眼中,高家贫寒可是摆在明面上的,他难免心存嫌弃,董圆圆问话时,他答话时便以嘲讽为主,两拳之后他倒是老实了,高云朵出来再问些伯府中的事,他也只能痛快的答了。

高云朵一开始问了问那位庶出的孙子个人情况,知道此人在伯府不受待见,日子过的不舒坦却还不忘去街柳巷溜达后,便开始问府中可有身手好的

这一点竟是与贾川不谋而合,等贾川送走李明,高云朵便让董圆圆将贾川叫到后院院中。

“伯府护院都是有些身手的,那下人说这些护院都是安平伯精心挑选的,跟着安平伯最短的也有十年了,其中有个叫肖剑的,四个月前突然便不见了,他们好奇的打听过,说是老家有些事,等处理好了便会回来。”

董圆圆插嘴道:“我以为伯爷府只会吃得好,穿的好,哪知他们日子过的也不算顺心,就像大哥一样,伯爷也有人惦记,想要了他的命。”

贾川立刻警觉,忙问:“你是说有人想杀了安平伯”

董圆圆点头说:

“那人说这事儿安平伯不让往外说,他说了我便不再打他了,他才肯说。”

高云朵解释道:“圆圆聪明,她不知道怎么问,便让那名下人说一件外人不知道的事,他便说有人曾混在修缮园的匠人中,想要杀了安平伯,但没有得手,可也让那人逃了,安平伯命府中人都封口,谁若是敢私下议论此事,活活打死,连带家人都要受罚,你那……说了些什么我哥没有胡乱答应吧”

“他脑子是不好使,但也不傻,这案子与安平伯逃不了干系,他还敢应允”

贾川说罢转身朝前院走,边走边说:“你接着听墙根。”

贾川将陈默,高云天,顺子叫到前院院中,几人坐在凳子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案情分析。

高云天很积极,第一个发言:

“……我之前一直有些想不通,为何玉器铺关门了,但小作坊还开着现下我算是明白了,玉器铺那些人留不得,也就是说,当初顺天府查张玉被杀的时候,查到了什么,所以玉器铺老板只能死,其他伙计也都遣散了……”

贾川打断高云天说:“照你这般说,究竟是谁将玉器铺关了,又是谁将店中伙计遣散玉器铺老板被杀之后,玉器铺是关门还是继续营业理应玉器铺老板家里说的算,可卷宗中未曾提及玉器铺老板家人。”

“这重要吗”陈默问。

贾川挠了挠头说:“按理说卷宗应该写的详细,玉器铺老板可是被害人,被害人的家庭情况,日常联络人,生活习惯等等这些都应该在卷宗中有体现,至于玉器铺后来的情况,暂且说顺天府没有关注,忘了补充,勉强也能说得通,但现在回头看,当初是谁做主将玉器铺关了”

贾川也不管自己的话几人是否听得懂,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道:

“这案子原本并不难断,我觉着高大哥说得对,顺天府在查张玉被杀的时候,一定查到了什么,我昨日去小作坊的时候还曾想过,这都是摆在明面上的线索,府衙负责查案之人只要不眼瞎便可看到,他们是一开始便视而不见,还是后来因为什么才将案子包装成同行因嫉妒而起杀心的”

“这重要吗”陈默又问。

贾川解释道:“皇上除了想要查安平伯,还想顺带手整顿下个别官员。”

陈默‘哦’了一声后,点了点头。

顺子说:“这事儿一看便是顺天府查出张玉之死与谁有关,应是很快查到了那名随从,而后便有人找到了府尹,再然后嘛……我没当过官,你们说即便安平伯与顺天府尹有些渊源,可等这案子报到刑部……莫不是安平伯已经到了手眼通天的地步了刑部怎会也帮着遮掩”

高云天纳闷的问:“你没听过官官相护”

“不要命,不要这身官服也要护着”顺子不解的问。

陈默笑道:

“他们怎会觉着这般做会让他们脱下官服做了那么多回,次次无事,怎知会在这案子上崴了脚你觉着人命关天,可在他们眼中都是小事,只看安平伯给的有多少这案子是否能编排一通后说得通安平伯给的值不值得他们编排一通罢了,再说,即便没有安平伯从中说项,这种命案都是衙门里上上下下有进项的时候,凡是人证都要待在衙门里,直到升堂结案方可归家,这是怕有人串供,可只要付了钞银,便可不用遭这份罪,所以呀,原本几日便可完结的案子,偏要拖上个把月,原本可以查明的物证,也只当不见,嫌疑之人越多,他们进项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