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不对!(第2页)
贾川深吸了一口气,若是这般容易,朱瞻基怎会再三嘱咐
人家叔侄俩相互之间的了解,肯定比他强的多,有没有可能只有口供没用这个没用可有讲头了,分分钟查案的人反倒会成为诬陷之人,诬陷了谁自然是汉王啊!
夜晚闷热,贾川惊出一身冷汗,这案子人证好使便罢了,若是朱瞻基抵不过众老臣的劝说,他便是跷跷板那个板子,用他的性命平衡了他们叔侄俩。
贾川想到此处咬牙切齿:朱瞻基可真是心疼朝廷上的官员啊,自己好歹也算是救了他两次性命!且一路上已是按照况钟给他立的人设行事了,大领导这么不惜才的吗
但历史书上汉王朱高煦谋反的事是记录在案的……
他知道的那点历史知识就着饭都留在上一世浇田了,此时想破脑袋朱高煦是哪一年造的反
脑中空洞,无迹可寻。
“……我们回来的晚了些,听说你抽空还断了个案子”
董树本兴奋的声音将贾川唤了回来。
“不过是摆在明面上的事罢了,换谁都能断。”
“我早就说过你飞池中之物……”
“你何时说过”
“呃……我们回来的路上见到那妇人带着孩子了,那妇人看着柔弱不堪,谁这般狠心对一个妇人下手”
“还不是钱财惹的祸。”
“哦细细说来,解解闷。”
贾川几句话将杨家的案子说了个清楚,董树本听罢,惊讶的问:“你是说杨家人租种屯田赚到钞银了”
贾川以为董树本会对柴玉徐忠有愤怒,没想到他的重点在这上。
顺子小心的开口说道:“若是能赚到钞银,必定是比旁人加倍辛苦,好不容易挣下点家业,不想租种屯田再正常不过,如何辛苦也种不过来,还要雇长工,岂不是赔钱嘛,可惜……”
“财不外露,杨家人也是不懂得这个道理,莫与强势为敌,胳膊怎会扭动大腿吃些亏罢了,总比丢了命强。”
贾川诧异的看向跟自己上一世父母相同人生观的董树本,没忍住问道:“若是换做老董你,便会继续租种屯田”
“若是不想租种,可慢慢减少亩数,每年装装可怜,送些好礼……可话又说回来,你当时怎就当场断定是卫所中的人做了什么即便没有回乡,也可能是遭遇了……”
“所以听事要知道听重点,他们为何要选择年根上动手因在等长工放假,这便是知根知底的人,杨氏大年初三回娘家,便有兵士来告知家中田舍都已变卖,这便是不打自招,再加上当场那些官员的面色,连在一起找出真凶不难,倒是你们,跟着海寿去卫所着实让我担心。”
“担心为何要担心太子何等精明!既然放心叫我们去便是不曾有怀疑。”
贾川笑了笑,没有说话。
董树本又说:“我们到了军营,那位公公与吴指挥使私下说了什么,吴指挥使便命人快马去霸州及几个县通报说太子已到霸州附近,当时我有心阻止,你说咱们一路就怕被人看穿,夹着尾巴到了霸州,如今大肆宣扬,万一……”
“你敢开口”
“我不敢,当时确实有几分担忧,后来军医为公公医治,我想问来着,还没想好怎么问,稀里糊涂的又上了马车,要说兵士做事就是比你们强,走到半路便遇到一个县的队伍,我这一看,好家伙,几驾马车甚是排场,我便知道太子用意,霸州离京城已近,危险尽除,太子身上有伤,自然是要舒服些,体面些……”
“多些人知道,太子才算是安全,海寿与吴起用说起太子要求,吴起用照做自是无妨,若是吴起用没有照做,你们三个说出太子位置后怕是活不了。”
董树本细想了想,不由得有些后怕。
顺子却问:“若是我们死了,太子又当如何知道消息,赶紧朝京城逃命”
“吴起用即便是被汉王收服,突然见到你们也会六神无主,会不会即刻杀你们我不知道,但他肯定会与幕僚一同商议一番,从龙之功是诱人,但谋反之罪可是殃及全族的,让他跟在后面如何如何或许还能做到,冲到前面做‘第一功臣’,不是莽夫或者有天大的把柄在汉王手中,换做是谁都要些时间仔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