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清水(第2页)

直播间的标题,也充满了对这种独特美学的探讨——“千年古都的物哀之美,在京都,寻找侘寂之心!”

陆沉对着镜头,声音也比以往轻柔了许多:“こんばんは(晚上好),各位‘云游’的伙伴们,欢迎来到我们‘往后余-生’的日本篇章。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日本的千年古都——京都。在这里,我们可能不会看到太多宏伟壮丽的奇观。我们将要探寻的,是一种更内敛、更含蓄的美。一种关于‘侘寂’(wabi-sabi)——在不完美中发现美,一种关于‘物哀’(ono no aware)——对万物消逝的淡淡哀愁,也一种关于‘一期一会’(ichigo ichie)——珍惜每一次独一无二相遇的哲学。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家能和我们一起,静下心来,感受这座城市带给我们的,关于时间与美的思考。”

他们的京都之旅,第一天,就从一场关于“极致”与“空寂”的对话开始。

上午,他们来到了京都最负盛名、也最金碧辉煌的地标——金阁寺(鹿苑寺)。

当那座三层楼阁的、外壁完全贴满金箔的建筑,倒映在镜湖池中,与周围的苍松翠柏形成鲜明对比时,柳如烟还是被眼前这幅极致奢华的、如同画卷般的景象所震撼。

“太美了……美得如此张扬,如此不真实。”她感慨道。

“是的,”陆沉在她身旁轻声说,“这是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满,为了向世人炫耀其权力的顶峰而建造的。它代表了那个时代,对‘极乐净土’的想象。但有趣的是,京都的美,恰恰存在于这种极致的‘满’与极致的‘空’的对比之中。”

为了印证他的话,下午,他带着柳如烟,来到了另一座风格截然相反的寺庙——龙安寺。

这里没有金碧辉煌,没有雕梁画栋,最着名的,是那片仅仅由白沙和十五块石头组成的、举世闻名的枯山水石庭。

他们和所有游客一样,脱下鞋子,静静地,坐在寺庙的廊下,凝视着眼前这片被认为是“禅之极致”的庭院。

“很奇怪,”柳如烟轻声说,“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些石头和沙子。但我的心,却感觉前所未有的平静。而且,无论我从哪个角度看,都只能看到十四块石头。”

“这正是它的奇妙之处,”陆沉微笑着解释,“‘见满则不满’。据说,只有真正开悟的人,才能在心中,看到那第十五块石头。这片庭院,不是为了让你‘看’的,而是为了让你‘悟’的。它留下了大量的‘空’,而这些‘空’,正是为了激发你内心的想象与思考。这就是禅宗的美学。”

傍晚,他们回到了旅馆。迎接他们的,是一场极致的、充满了仪式感的美食体验——怀石料理(kaiseki)。

身穿和服的女侍,一道道地,将那些如同艺术品般精致的、分量极小的菜肴,端入他们的房间。从先付(开胃小菜),到椀物(清汤),到向付(刺身),再到八寸(山珍海味的拼盘)……每一道菜,都严格遵循着“旬”的原则,选用当季最新鲜的食材,用最能体现其本味的烹饪方式,并以最美的器皿和摆盘呈现出来。

柳如烟小心翼翼地,品尝着每一道菜。她发现,怀石料理,吃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一种对季节的感知,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一种充满了禅意的、关于“减法”的美学。

第二天的行程,是关于“光阴”与“寻觅”。

上午,他们来到了另一座充满了侘寂之美的寺庙——银阁寺(慈照寺)。

与金阁寺的名字相对应,银阁寺并没有贴上银箔。它只是一座安静的、由深色木头建造的、已经显得有些老旧的楼阁。但它那份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朴素而又优雅的美,却比金阁寺的金碧辉煌,更能打动人心。

“我好像有点理解,什么是‘侘寂’了。”柳如烟看着那座安静的银阁,轻声说,“它不追求完美,不追求永恒,而是接纳和欣赏,事物在时间流逝中,所呈现出的那种自然的、不完美的状态。”

离开银阁寺,他们沿着一条宁静的、旁边是潺潺溪流的小路,开始了“哲学之道”的漫步。这条路,因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曾每日在此冥想而得名。

他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走着,感受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的斑驳光影,聆听着溪水流淌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下午,他们来到了充满了神秘与浪漫气息的祗园地区。这里,是京都的艺伎区。

他们穿行在那些由被称为“町家”的、古老的木结构房屋组成的、充满了江户时代风情的花见小路上。两旁是各种高级的料亭和茶屋,门前挂着红色的灯笼。

他们的目的,和所有游客一样——希望能幸运地,一睹传说中的艺伎(geiko)或舞伎(aiko)的芳容。

他们在一条小巷的拐角处,耐心地等待着。终于,一位穿着华丽和服、脸上涂着白妆、脚踩着高高木屐、身姿优雅的舞伎,在一位男众的陪伴下,从一间茶屋里走出,像一只优雅的蝴蝶,迅速地消失在了另一条小巷的深处。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柳如烟还是被她那份超越了年龄的、充满了仪式感和神秘感的美,所深深吸引。

第三天的行程,是关于“信仰”与“祈愿”。

上午,他们来到了京都最火爆的景点之一——伏见稻荷大社。

这里,是全日本所有稻荷神社的总本社,供奉的是保佑商业繁荣、五谷丰登的稻荷神。而这里最着名的,是那由数万座朱红色的“千本鸟居”,所构成的、延绵数公里的“鸟居隧道”。

他们跟随着人流,走进了那片仿佛没有尽头的、由红色鸟居构成的、光影斑驳的隧道之中。阳光透过鸟居的间隙,照射进来,将整个世界都染成了一片温暖而又神圣的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