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0章 ,哐哐,哐哐,哐哐(第3页)
没有在意。
增援就增援吧。
无所谓。
反正,无论日寇来多少人,他都埋头照打。
一个月打不下,那就打两个月。
两个月打不下,那就打三个月。
依此类推。
一直到打下为止。
哪怕是打到1945年8月15日。
“哐哐……”
“哐哐……”
火车继续晃晃荡荡的前进。
终于,后半夜,到达郴州。
停车。
迷迷糊糊的醒来。
搓搓脸。站起来。摇摇晃晃的下车。
“专员!”
“专员!”
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带着一众军官前来迎接。
这个第十军,是标准的国军编制。下辖两个师,四个旅,八个团。总兵力26000多人。
说是一个军,其实步兵团的数量还没有新编23师多。
超出来的人数,有很多都是非战斗人员。纯战斗步兵的话,两者可能相差无几。
都是层级太多惹的祸。
二二制真的是太臃肿了。三三制更合理。
如果是张庸自己能决定的话,四四制、五五制都想尝试一下。
一个师五个旅,一个旅五个团,那就是25个团。想想都刺激。
“大家好。”
“大家辛苦了。”
张庸挨个和所有军官握手。
第十军的军官,有一部分是黄埔生。
主要是黄埔五期、六期的。也有一些黄埔四期的。
李玉堂本身是黄埔一期。资历算是比较老的。但是,他并不是光头心腹。
在张庸的印象里,李玉堂并没有进入光头的法眼。平时从来不提及对方。
“专员大人!”
这时候,又有军官上来。
自我介绍,是第四战区派来的副参谋长。
专门赶到郴州来,引领专员大人前往第四战区。还负责沿途接引事项。
毕竟是进入其他战区,如果没有熟人引领的话,可能会发生一些误会。
“你是陶威?”
张庸居然想起来了。对方是熟人。
在淞沪会战的时候见过的。粤军第62师师长陶广的弟弟。
之前是上校,现在已经是少将了。
张庸指挥过陶广的粤军62师。但是没什么印象。主要是这个师的战斗力很一般。
确实只能算是粤军里面的二流部队。
“是的。卑职陶威。没想到专员大人还记得我。”
“你哥哥在第四战区?”
“是的。”
“那就好。那就好。”
张庸点点头。
算是小小的意外之喜。
本来还担心在第四战区,没有熟人呢。
虽然自己带来了一个师,一个军,但是,也要用一些本地人。
肯定不能外来户将所有的战功全部包圆了。
吃独食。会被针对的。
“陶威,你哥哥目前是什么职务?”
“第二十八军军长。”
“好。”
张庸点点头。
很完美的人选。可以重用。
以后,第四战区的代表,就是这个二十八军了。
“你们粤军……”
“报告专员大人,其实,我们根源是湘军……”
“湘军?”
张庸一愣。有些意外。
他一直以为62师是粤军。因为当时是张法奎麾下。
没想到,居然是湘军。那就是程潜?还有唐生智?
难怪会被编入第四战区。
光头的特色。
粤军主力当然不可能留在第四战区。
湘军主力也不可能留在第九战区。必须是异地使用。以免在本地坐大。
从政治上来说,当然没问题。
但是从部队的战斗意志来说,却不太好。
如果是粤军自己守粤土,战斗积极性肯定会高很多。
毕竟是守护自己的家园。和自己的家人。
可是,到了异地他乡……
喊口号可以喊的很漂亮。现实就是,湘军到了岭南,战斗意志真的一般。
同样的,粤军主力到了赣省,战斗意志也很普通。
如果张庸将薛岳和吴奇伟麾下的粤军主力调来进攻广州,积极性绝对很高。
问题是,统帅部(光头)多半不会批准。
提前将第五军、第71军、第52军准备好,或许就是为了避免他张庸开口要粤军回来?
果然,都是老狐狸。自己和他们相比差太远了。
算了,湘军就湘军吧。
无所谓。
“哐哐……”
“哐哐……”
火车继续前行。
到了南岭,速度更慢。
这年代,还没有隧道。都是山路。
火车在崇山峻岭当中艰难的爬行。
速度最慢的时候,只有十几公里。好担心上不去。
“哼哧……”
“哼哧……”
火车头冒出大量的白烟。
白烟在山岭间飘散,仿佛是白雾笼罩,仙里仙气。
“快!”
“快!”
锅炉工拼命的铲煤。
煤炭的数量不够,火车头动力就不足。
幸好,磨磨蹭蹭好几个小时以后,终于翻过最陡峭的路段,开始下坡。
然后……
就到韶关了。
第四战区司令部就在这里。
距离广州很远。直线距离大约两百公里。
停车。
下车。
站台上全部都是军官。
领章至少也是一颗金色三角星。其他人都没资格站这里。
张庸扫了一眼。默默感慨。
国军什么都不多。就是官多。尤其是将官。
如果自己是大佬,一定会想方设法精兵简政,将臃肿的机构取消。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但是……
自己不是大佬。
所以……
懒得管了。得过且过。
“张专员。”
“余长官!”
【未完待续】
请收藏本站:www.31ec1.lol。笔趣阁手机版:m.31ec1.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