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9章 ,大争之世开始(第2页)
日寇肯定会借此机会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届时,沿海地区必定会重新沦陷。
第三战区是挡不住的。
他张庸也不可能继续留在第三战区。
现在,日寇确实是在密锣紧鼓的囤积力量。华北重兵密集。
一旦日寇发起进攻,华北绝对会最吃力。
“专员大人。”
“你好。”
张庸和对方握手。
对方自称姓叶。黄点。一看就是久经战阵的。
怀疑对方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遗留下来的老红军。之前应该也是红军骨干。
之所以没有改编成新四军,显然是肩负重任。
既然如此。
如其所愿。
张庸当即手写委任状,任命对方为浙东游击纵队第一团的团长。
说好的,只要有队伍到来,我就给编制,给武器弹药。
有我张庸亲笔写书的任命状,你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活动。等于是有编制。
我的任命状,第三战区必须认。否则,只能翻脸了。
安排武器弹药补给。
主要是轻武器。
能拿多少拿多少。直到拿不动为止。
“报告!”
第二支队伍也到来了。
这只队伍的人数更多。足足有五百人。
里面也有很多的黄点。二十多个。组织力量稍微薄弱点。
队长也是黄点。
没说的,又是一份任命状下来。
委任对方为浙东游击纵队第二团的团长。
然后补充武器弹药。
都是小事。
我堂堂督察专员,安排几个小小的团长,有什么问题?
至于这个团,最后会发展到多少人,就看红党自己的本事了。
李云龙一个团有上万人呢。你们也可以。
“报告!”
第三支队伍到来。
数量少一点。只有两百多人。
但是里面的黄点数量很多。足足有五十多人。
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这就是组织的力量。
一支队伍,要有凝聚力,必须有强有力的内部组织。
这三支最早到来的队伍,骨干都是里面的黄点。
其他的国军队伍,薄弱的就是这一环。
颁发任命状。
任命为浙东游击纵队第三团。
随后……
第四支、第五支队伍先后到来。
里面也有一些黄点。指挥官也是黄点。都是很有能力的人。
全部颁发任命状。
第四团……
第五团……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再也没有其他队伍到来。
显然,那些没有黄点的队伍,根本拉不到杭城。
事实上就是这样。没有强有力的内部组织,单纯是长途行军,都会垮掉的。
在电影《大决战》里面,有黄维十二兵团长途行军的镜头。
其实,这已经是严重拔高国军的行军水平。
真正的国军,行军队伍可没有这么严整。散乱多了。
如果国军真有电影里面行军镜头那么组织严密,根本不会败好吧。
浙东游击纵队……
五个团……
差不多了。
都是我张庸任命的。
有什么问题,都来找我。
反正这边是山高皇帝远。
正好,光头的老家奉化也在这边。
你要将我逼急了,我那啥……
挖你祖坟!
日子一天天过去。
很快又是三月份。
双方的角力到底如何,张庸不清楚。
既然没有人来找自己,那就装不知道。置身事外。
反正日寇也没有发起进攻,自己的任务是消灭日寇,而不是内部权斗。
时不时的瞬移上海,带着鸩机关到处露脸。然后就是抓人。
抓的当然是梅婉君提供的“名单”。
都是有钱的汉奸。
二话不说,抓人。
然后拷打。
要钱。
整个流水线操作。
得到的钱财,一部分送去总领事馆。
秋山重葵如何操作,他就不管了。总之,暂时没有人过问。
露面的次数多了,收获了很多外号。
什么老鼠屎……
什么败类……
总之,都是非常难听的。
但是没关系。乐此不彼。
因为抓到的汉奸实在是太多,拷掠出来的钱财也是非常多。
大把大把的日元撒出去,鸩机关的实力也是不断膨胀。已经发展到超过五百人。都全副武装。
不但有自己的小车,还有自己的卡车。
“八嘎!你到底想怎么样?”土肥原气急败坏。
“为帝国提供经费。”张庸一本正经的回答,“阁下有异议?”
“滚!”土肥原怒不可遏。
张庸扬长而去。
随便骂。
我只要钱。
将汉奸的钱都拷掠干净。
让所有汉奸都知道,投靠过去会有什么下场。
以为可以得到日寇的优待?
哈哈!
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