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徐盛(第2页)
那时的议事厅里,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张昭等一众老臣皆主张求和,唯有徐盛猛地拍案而起,虎目圆睁:"我江东子弟,岂会屈膝于曹贼?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怎能不战而降!"
夜色渐深,曹军的攻势终于稍稍缓和。徐盛倚着潮湿冰冷的城墙缓缓坐下,解开衣襟查看胸前的旧伤。¨6?邀*墈?书\惘′ +已.发^布-嶵′薪¢璋!結/
那道疤痕早已结痂,却在这阴雨连绵的天气里隐隐作痛,仿佛在提醒着他每一场战斗的惨烈。
他想起孙权继位那日的场景,那时的少年主公紧紧握着他的手,眼神坚定而信任:"徐将军乃江东砥柱,孤当倚重。"
那一刻,孙权眼中的坚毅,与当年孙策带领江东子弟开疆拓土时的神采如出一辙,让徐盛心中涌起一股热血,暗暗发誓定要为孙氏守护好这江东大地。
忽然,江面传来一阵急促而密集的鼓角声,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徐盛霍然起身,寒甲碰撞发出清脆声响,只见数十艘蒙冲斗舰破浪而来,船头高悬的"李"字大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
是张辽的先锋李典!徐盛看着来势汹汹的敌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伸手从亲兵手中接过弓箭:"取我的狼牙箭来。"
当箭矢离弦的刹那,徐盛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建安十三年那场决定天下大势的赤壁之战。
那时的他不过是个裨将,在乌林火攻的混乱战场上,他率领着麾下的将士死死咬住曹军后军。
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他与黄盖并肩作战,看着曹操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在火海中狼狈逃窜,化为灰烬。
也是那一战,战后周瑜亲自握着他的手,眼中满是赞赏:"徐盛,此战后你当独当一面。"
此刻,李典的战船已逼近城下,徐盛却面色沉稳,不慌不忙。
当敌船距离城墙仅有三丈之时,他突然高声下令:"投石机,放!"
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
声,数十架投石机同时发动,巨石破空而出,在江面砸出巨大的水花,几艘战船瞬间被巨石击中,在剧烈的震动中倾覆,船上的曹军士兵纷纷落入水中,发出惊恐的呼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典见状,慌忙指挥军队后撤,徐盛抓住战机,果断率军出城追击,杀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战后清点,此役斩敌千余,缴获战船二十艘。
捷报传至建业,孙权闻讯大喜,亲自前往秣陵犒劳将士。
庆功宴上,灯火辉煌,酒香四溢,主公将象征着兵权的虎符郑重地交到徐盛手中,声音洪亮而充满信任:"此城有徐将军镇守,孤可高枕无忧矣。"徐盛单膝跪地,双手接过虎符,心中满是感动与使命感,暗暗发誓定不负主公所托。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徐盛新得的铠甲上,泛着清冷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