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风雪 作品

第206章 张昭

建安五年的暮春,建业城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

青石板路被雨水浸润得发亮,水洼倒映着灰沉沉的天空。

张昭立在相府朱门前,衣袍被潮湿的风掀起衣角,手中紧紧攥着孙策临终前的密信。

信纸边角已泛黄发脆,墨迹却依然苍劲如铁:"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檐下悬挂的青铜风铃在风中轻响,恍惚间,二十年前寿春城外那声穿透雨幕的爽朗大笑,又在他耳边回荡。

彼时张昭不过弱冠之年,已是徐州文坛颇负盛名的才子。

在徐州牧陶谦帐下任别驾时,他每日处理公文、草拟奏章,闲暇时便与当地名士谈经论道。

那是个暴雨突至的午后,陶谦府衙的门被重重叩响。

张昭放下手中竹简,只见一位身着重甲的将军跨马而来,溅起的泥水弄脏了他刚誊写的文书。

"先生莫怪!"将军甩了甩披风上的水珠,目光如炬,铠甲缝隙里渗出的血渍混着雨水,在青砖上蜿蜒成暗红的溪流,"某自寿春赶来,只为求贤。"

来人正是孙坚。

这位江东猛虎的眼神中,既有征战沙场的凌厉,又带着求贤若渴的恳切。

他翻身下马,不顾身上泥泞,径直走进厅堂:"久闻先生大名,徐州之乱,非先生不能安。"

张昭望着眼前这位满身征尘的将军,被他的诚意打动。

就这样,他告别了熟悉的故土,随孙坚南下,踏入了充满未知的江东大地。

初到江东的日子,张昭仿佛一头扎进了永无尽头的事务堆中。

吴郡官署的油灯常常亮到天明,竹简堆积如山。

他不仅要理清孙氏新占郡县的户籍田赋,还要安抚那些因战乱流离的世家大族。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张昭展现出了卓越的理政才能。

他制定律法、整顿吏治,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便让江东各郡县的政务走上正轨。

每当晨曦初露,张昭总能在庭院里看见孙策倚剑而立的身影。

这位年轻的少主,继承了父亲的勇猛与豪爽。"子布兄昨夜又未合眼?"

少年将军笑着抛来酒囊,"听闻徐州士人皆称你'经史满腹,下笔成章',如今看来,竟是个不知疲倦的书蠹。"

张昭接过酒囊,浅浅饮了一口,辛辣的酒液下肚,驱散了整夜劳作的疲惫。

在孙策身上,他看到了成就大业的希望,也找到了施展抱负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