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黄盖
零陵泉陵的青石巷蜿蜒如带,少年黄盖赤着脚背着柴火匆匆走过。初春的雨水浸透了他打着补丁的粗布短衣,草鞋在泥泞中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
巷口老槐树下,几个衣着光鲜的孩童正围着货郎摊嬉笑,糖花甜腻的香气飘来,引得黄盖喉头微微发紧。
他低头看了看肩头被麻绳勒出的红痕,加快了脚步——这些柴火要赶在日落前送到米铺,换些铜钱买药给祖母抓药。
暮色四合时,黄家那间用茅草和竹篾搭建的小屋里亮起昏黄油灯。
黄盖就着豆大的火苗,用木炭在破陶罐底临摹竹简上的文字。
他的手指布满老茧,却能稳稳握住木炭笔,将《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几个字写得刚劲有力。
窗棂外传来更夫梆子声时,少年总会放下木炭笔,拿起祖父留下的青铜剑,在院子里舞得虎虎生风。
月光洒在剑身斑驳的绿锈上,仿佛映出了当年先祖驰骋沙场的英姿。
郡府的朱漆大门前,黄盖第三次被门吏拦住。
他攥着写满策论的竹简,望着门楣上高悬的\"孝廉\"匾额,忽然扯开嗓子喊道:\"治国安邦之策,岂能藏于深闺!\"
惊飞了檐角栖息的寒鸦。
这一嗓子惊动了正在批阅文书的功曹,当看到少年笔下对山越治理的独到见解时,老功曹抚着胡须连连赞叹:\"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初入公府的黄盖如饥似渴地学习政务,却总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从书肆抄来的兵书。
有次他在整理典籍时,偶然发现一卷失传已久的《太公阴符》残卷,竟躲在库房角落抄写了整整三天三夜。
掌灯的老仆常看见窗纸上晃动着他挥剑的身影,剑穗扫过墙角,惊起一片尘埃在月光中飞舞。
中平六年的江南梅雨时节,孙坚的招兵令如惊雷般响彻江东。
黄盖摸着腰间家传的青铜短剑,望着天空中盘旋的苍鹰,将家中仅有的三亩薄田托付给叔父,毅然踏上征程。
校场上,他在三千新兵中第一个拉开三石强弓,箭矢破空声惊得孙坚放下手中酒盏。
“好小子!\"孙坚亲自为他系上象征亲兵的赤色丝带,\"跟着我,保你有使不完的力气!\"
当夜,黄盖躺在潮湿的草席上,望着营帐外跳动的篝火,忽然想起祖父临终前的遗言:\"男儿当马革裹尸,方不负黄家血脉。\"
初平元年讨伐董卓的虎牢关前,黄盖迎来了人生第一场恶战。
西凉铁骑的马蹄声震得大地颤抖,他挥舞着铁鞭冲在最前方,鞭梢扫过之处血花飞溅。
混战中,他瞥见孙坚的红缨枪被敌将缠住,立刻拨转马头,铁鞭如灵蛇般缠住敌将咽喉,生生将那人从马上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