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裴妮回国(三)
昨天,叔公听说了裴妮突然在爷爷和妈妈面前崩溃大哭的事情。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他自己也忍不住眼眶发热。
他了解裴妮,这孩子和其他裴家人一样,从小就不爱表露情感,总是把心事藏在心底。如今她这样失控地大哭,可想而知心里积压了多少委屈。
叔公觉得自己作为长辈必须去安慰裴妮,给她一些鼓励。可是话到嘴边,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他一直以为美利坚是梦想之地,是能让裴妮展翅高飞的地方,但是裴妮怀孕对他的冲击太大了,把他多年来对美利坚的美好幻想砸得粉碎。
知道裴妮未婚先孕的那天,叔公连平时最爱的韦伯乐队的音乐都不想听了。
但是他的胸口堵得慌,必须听点什么来分散注意力。
他走到唱片架前,许多陪伴他大半辈子的音乐,今天竟都失去了魔力,不能再给自己安慰。一种失落感涌上心头,就像裴家落魄后,他被情人抛弃时的那种感觉。
这个不争气的丫头!叔公在心里恨恨地想。裴家把她送去美利坚留学,指望着她能光耀门楣。可这才去了多久就闹出这样的丑事,简直是把裴家的脸都丢尽了。
叔公不禁想起了同样是刚回国的裴瑜,当初他对这个晚辈可是百般看不顺眼。
一来是因为和从小在身边长大的裴妮相比,自然更偏向亲侄孙女;二来嘛,叔公心里总觉得边疆那地方民风粗犷,教育水平也跟不上,从那儿回到京海来念高中的孩子能有什么出息?
他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半年前在鲍老爷子的午宴上,他还当着众人的面给裴瑜上过眼药。那天酒过三巡,话题不知怎么就转到了小辈们的学业上。
当时裴瑜刚在京海一中的分班考试中拿了年级第一,鲍老爷子抿了口酒,笑呵呵地说,如果裴瑜能国际奥数竞赛上拿个奖,哪怕耽搁了高考,他也能想办法把裴瑜特招进宁波大学。
他当时多喝了两杯,说话也没个轻重,阴阳怪气地接话说,裴瑜不识抬举,非北大不上,其他学校都看不上眼。
这话说得实在难听,现在回想起自己当初的刻薄态度,叔公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心里更是说不出的懊悔。
谁能想到裴瑜后来真的在奥数竞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被保送进了北大经管系?
裴家这一代的希望,恐怕真要落在那个从边疆回来的裴瑜身上了。
更没想到的是,当初被他寄予厚望的裴妮,好不容易出去了,居然又从美利坚落荒而逃,还带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孩子,算是彻底让他失望了。
叔公想起裴妮在京海念书时,对男孩子们总是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不肯在感情上有瓜葛,就像那些特殊时期去了外地的京海人一样。
这么多年的小心翼翼,这么多人的期望,现在全都白费了。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裴妮居然要带着野种回京海。
哪怕在美利坚随便找个诊所偷偷把孩子处理掉,至少还能保全几分颜面啊。这个念头在叔公心里盘旋。
裴妮察觉到叔公沉默中的异样,马上别过了脸去。
自从踏上美利坚土地那天起,她心里就积压了太多说不出的委屈,这些情绪在她胸口翻涌,几乎要冲破喉咙喷薄而出。
但她死死咬住了嘴唇,恼怒地压制住想要倾诉的冲动,把千头万绪的情绪紧紧团成一团,重新塞回心底。
她自嘲地笑了笑,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早该知道的,京海从来就不是什么温情脉脉的地方,叔公也从来不是会体谅人的长辈。
裴妮想要努力撑开沉重的眼皮,昨天哭得太放肆,一觉醒来后眼睛肿得几乎睁不开。
她的努力失败了,索性半眯着眼睛,昂起了头,嘴角扯出一个体面的微笑,轻声说道:
“叔公,我本来一直记着要给您带韦伯乐队的Cd回来。可是,我在美利坚跑了好多家唱片店,根本找不到。那些店员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说现在早就没人听这种老古董了。有个扎着脏辫的店员甚至问我,这是不是一战后的音乐。”
叔公最爱韦伯乐队这件事,家里没人不知道。裴妮还记得小时候,常常能看见叔公一个人关在地下室里,随着那悠扬的音乐声翩翩起舞。虽然他的舞步不伦不类,既不像华尔兹也不像探戈,但那种陶醉的神情,就像回到了他繁花似锦的少年时代,那时的叔公看起来格外年轻。
韦伯乐队的唱片对叔公来说,就像穷人家小孩梦寐以求却永远得不到的糖果。每次听说有人要出国,他总要千叮咛万嘱咐让人帮忙带唱片回来。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真的把唱片带回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