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活着的传奇
裴瑜去纳税的整个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
上缴外汇在86年是很受重视的事,就这个年代的华国人来说,荣誉总是有机会能够得到的,只要家庭成分不算差,一辈子总有几次戴大红花的机会。
和荣誉比起来,更稀罕的是物质上的收获。有些荣誉满身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摸不到多少钱。其中,外汇收入更是极其的难能可贵,裴瑜看不上的几百万日元也是很大一笔钱。
别说华国的学生了,就连华国的教授在80年代也穷,许多家庭都是处于节衣缩食状态的,厉以宁教授至今还在水房里面办公,眼下税务部门的大楼也装修得无比朴素。
别说380万日元了,哪怕只是38万日元,在这个年代的华国也是一笔很大的数目。起码在福利分房政策施行的时候,有些更大更好的房子,只需要缴纳几千元人民币就能分到了,剩下的钱再配齐全套家电也完全不是问题。
可是,在86年的大学里,不论去谁家串门,有黑白电视看、有洗衣机用、甚至还有冰箱冻肉的家庭,可以说是屈指可数。有些教授真的因为生活所迫,愿意去卖茶叶蛋,觉得卖茶叶蛋的收入高。
税务部门的这些人,既想收外汇,同时也不想坑自己人。裴瑜是厉以宁教授亲自带的学生,当然就是自己人了。因此,他们也非常关心裴瑜的利益,希望能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尽可能帮助裴瑜省一点钱。
现在有个《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规定境外收入都要缴税,并按超额累进税率纳税,最高税率是45%。理论上虽然是这样规定的,实际上愿意遵守这个规定的人极少,很多人不会主动申报境外所得。反正只要自己不说,谁也不会知道境外的银行账户里究竟有多少钱。
交税的手续办理完成之后,裴瑜马上发现,她虽然还没来得及做慈善,系统的提问额度却已经开始缓慢修复了。
仔细想想也很合理,税收属于第二次分配,个人收入越高,交税比例越高,国家会通过这种方式把一部分钱从高收入群体转移到低收入群体,用于修路、建学校、补贴农业,还有医保、养老金、失业救济之类的领域,让弱势群体有基本保障,起到了和慈善类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