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1952 作品

第212章 皇宫谍影(第2页)

完颜沙里质话音一落便被王章抓住衣领提起来摔地上,道:“老乞婆不想活啦!马超是当今圣上的名讳,你竟敢在皇宫大门口直呼!”

完颜沙里质佯装怔惊,惊惧怯怕地磕头作揖,唯唯诺诺,道:“民妇不知,罪该万死!可老夫的儿子是叫马超呀!没想到他现在做了皇上!”

哨兵李源见完颜沙里质讲得认真,看向王章道:“头儿,恕老人家无罪,弄不好他儿子与当今圣上同名同姓!”

王章吸吸鼻子不屑一顾,道:“这恐怕也有可能!”看向完颜沙里质道:“老人家您一定是弄错啦!当今皇上叫马超,他在文德殿办公;垂拱殿下榻,怎么会是你儿子?快上别处寻找去吧!”

完颜沙里质听到马超在文德殿办公,垂拱殿下榻的消息后高兴坏了;感激不尽地给王章、李源磕了三个响头快速离去。

完颜沙里质探查到马超在文德殿办公,垂拱殿打寝的消息后有点不相信;寻思马超是炎宋大帝国的神武皇上,怎么会在垂拱殿打寝。

北宋垂拱殿是宋代皇宫中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主要用于处理日常政务、召见群臣商讨国事;相较于大庆殿的典礼功能,垂拱殿更显务实。

垂拱殿位于皇宫中轴线西侧,与后宫寝殿(如福宁殿、柔仪殿)形成另一条南北轴线;从垂拱殿北望可直通后苑,象征皇帝政务与生活的连贯性。

垂拱殿为五间十二架结构,长六丈(约18.5米)、宽八丈四尺(约26米);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垂拱殿前谋划三司制度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宋仁宗时期,枢密院与政事堂的争议亦常在此由皇帝裁决;1038年,宋仁宗于垂拱殿接获李元昊称帝的挑战信,标志着西夏与北宋对峙的升级。

马超登基后不想在后宫抑或福延宫就寝,命令手下在垂拱殿开辟了一座卧室,政务、睡眠兼而有之。

马超的举作看起来有点奇葩,可他是三世之人又是武将出身,兵器龙胆亮银枪从不离身;做特种兵大队长时又是特技射手,今日让郑斯文从后世郑家台弄来一支狙击步枪更是爱不释手;在垂拱殿打寝完全是为了方便。

……

完颜沙里质在捉摸不定中在皇宫的东门东华门前面徘徊,东华门的威仪和雄壮使完颜沙里质这个北国女英不得不承认宋朝的智慧和工艺远远高过女真人。

东华门位于内城中央,与西门西华门相对,南门为宣德门,北门为拱宸门。

东华门是皇室、官员出入的重要通道,具有严格的宫廷礼制功能;与外城、内城的城门功能不同,更侧重宫廷内部的空间划分与安全防卫。

东华门是皇帝前往东宫(太子居所)、赏赐大臣、接待宾客的通道之一。

皇帝经东华门前往太学、景灵宫等皇家场所,或在此举行小规模的礼仪活动。

北宋官员上朝时,文臣多由东华门进入;武将则多由西华门进入,体现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治特色。

宫城四门均设有重兵把守,东华门也不例外;城门结构复杂,包括城楼、瓮城、闸口等防御设施,以保障皇宫安全。

东华门的名称与传统宫廷建筑的“东青龙、西白虎”方位观念相关,东门象征“青龙”,在五行中属木,寓意祥瑞,体现了北宋宫廷建筑对风水与礼制的重视。

南薰门、新封丘门、丽景门、郑门主要用于城市居民通行与商业活动,而宫城的东华门、宣德门等则服务于皇室与官僚体系,三者构成了东京城“外—内—宫”的三重防御与空间结构。

宣德门是宫城正门,用于举行大型朝会、大赦等国家典礼,规格最高;东华门则更侧重日常宫廷活动与内部交通,二者功能不同但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宫城的核心门户体系。

完颜沙里质在东华门游走半天,从门东里看清通向垂拱殿的路径;子夜之时装扮一番;“轻车熟路”地窜上垂拱殿的屋顶。

马超这天夜里在垂拱殿小憩一阵,只觉心慌意乱;便就拎着狙击步枪,避开守在大殿门口的哨兵,从窗户中蹦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