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南燕“诳朕先生”鞠仲:一场“马屁精”的史诗级翻车现场(第2页)
突然,慕容德抬起头,目光像探照灯一样锁定在鞠仲身上,嘴角似乎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让人毛骨悚然的“笑意”。然后,他用一种混合着戏谑、不满,甚至暗藏杀机的语调,说出了那句足以载入“拍马屁翻车史”的千古金句:“卿引三千人诓朕,朕当以什么来酬报爱卿呢?”(《晋书·卷一百二十七·载记第二十七·慕容德》)
轰!平地一声惊雷!
“诓朕”——这罪名可就大了去了!在等级森严的古代职场,擅自称老板为“陛下”,尤其是在新老板还没正式“加冕”、名分未定的时候,这可不是简单的“口误”或者“嘴甜”,这是赤裸裸的“僭越”,是藐视最高权力,是严重踩踏政治红线!性质恶劣程度,足够拉出去砍头一百次!慕容德用“诓朕”两个字,精准点穴,直指鞠仲行为的要害。更绝的是,他还用了“引三千人”(形容鞠仲吹捧的规模之宏大)这种夸张修辞,把一场本该血溅五步的朝堂风波,硬生生裹上了一层冰冷的黑色幽默糖衣。
这幽默,冷得能冻掉人的下巴颏。鞠仲当场就懵了,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冷汗像开了闸的自来水一样哗哗往下流。他精心策划的“投名状”,秒变“催命符”!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脑袋磕得地板“咚咚”响,语无伦次地求饶:“臣有罪!臣该死!臣一时糊涂!陛下……啊呸……大王,饶命啊!” 之前的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此刻都化作了肝胆俱裂的恐惧。什么叫“伴君如伴虎”?什么叫“天威难测”?鞠仲同志此刻一定有了刻骨铭心的领悟。整个大殿鸦雀无声,只剩下鞠仲同志“咚咚咚”的磕头声在回荡,其他大臣恨不得把头埋进地缝里,生怕被殃及池鱼。
三、余音绕梁:结局未明与士人困境的黑色注脚
慕容德毕竟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不是一言不合就砍人的疯子。他大概也觉得鞠仲这蠢萌的“马屁精”本质不坏,就是“舔”得太过火,用力过猛。在狠狠敲打、让鞠仲充分体验了一把“鬼门关一日游”之后,慕容德展现了经典帝王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最终,慕容德赦免了鞠仲的“大不敬”之罪。不仅没砍头,甚至还象征性地赏赐了他“帛千匹”(一千匹绸缎)。但这赏赐,怎么看怎么像在伤口上撒盐,带着浓浓的讽刺意味。它像一块闪闪发光的警示牌,上面写着:“看好了!这就是拍马屁拍过头、不懂规矩的下场!下次注意分寸,脑袋不是每次都能保住!” 鞠仲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和官位,但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估计能让他做半辈子噩梦,从此以后上班都得夹着尾巴,说话前先在心里默数三遍“老板还没称帝”。
至于鞠仲同志的最终结局?史书表示:不剧透,请自行脑补。无论是《晋书》还是《资治通鉴》,对这位“着名”的马屁翻车选手后来的事迹都语焉不详。南燕这个公司本身也是个“短命鬼”,从开张(398年)到倒闭(410年),满打满算才撑了13年。公元410年,隔壁东晋集团的超级猛男刘裕,带着精兵强将北伐,一路火花带闪电,轻松攻破了广固城。城破之日,南燕末代老板慕容超(慕容德的侄子)及其高管团队三千多人,被一锅端,打包押送到建康(今南京)集体“领盒饭”了。
作为南燕的高级干部(尚书左仆射),鞠仲的命运无外乎几种剧本——盒饭A: 城破时,在乱军中被踩成肉饼或者被某个小兵顺手“咔嚓”了(乱世常态);盒饭B: 被俘,跟着慕容超一起被押到建康,然后“咔嚓”(高级干部待遇);隐藏结局: 运气爆棚,趁乱溜了,从此隐姓埋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可能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