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乡樵主 作品

第336章 南燕"首席风控官"封孚:乱世生存大师、幽默治国第一人

《七绝?咏南燕司徒封孚》 浪笑诸朝宦海浮,诙言翻作一身谋。

青州袖挽拦龙策,独拄南天不肯休。

五世纪初的某个阳光(或阴霾)天,南燕的开国老板慕容德,站在刚刚到手的青州城头,雄心勃勃地指着南方:“同志们!朕看彭城(今徐州)那地方风水不错,面朝大江,春暖花开,咱搬家去那当首都咋样?”底下文武百官瞬间集体患上“选择性失语症”,低头研究起自己的鞋尖花纹。空气安静得能听见皇帝的雄心在滋滋冒泡。

这时,一位胡子花白的老同志,慢悠悠地从人群中晃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老伙计唠家常”的语气说:“陛下您要去彭城?那指定行啊!您坐着豪华大船,顺着济水、泗水‘嗖’地一下,一天就能跑出去一千里地,潇洒得很!不过嘛……”他故意顿了顿,看着皇帝疑惑的眼神,“……您让咱青州这拖家带口的几十万老百姓咋办?他们可没船坐,只能靠两条腿在后面追着您跑。这场景,啧啧,不知道的还以为陛下您要‘单飞’彭城,把大伙儿都甩了呢!”

慕容德先是一愣,紧接着“噗嗤”一声,笑得差点从城墙上栽下去。得,这迁都的宏伟计划,就在这充满画面感的“单飞”段子里,愉快地泡汤了。

这位敢拿皇帝开涮,还能把皇帝逗乐的老同志,正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封孚。在堪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十六国超级大乱斗时代,封孚先生凭借其超高的情商、过硬的业务能力以及独特的“幽默谏诤法”,成功地在四个不同的“公司”(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担任过“高管”,最后在南燕这个小而精的“创业团队”里,成了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兼“首席段子手”,在史书上留下了既正经又带点喜感的一笔。

一、名门之后?不,是“乱世打工人”的自我修养

封孚同志,那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老家昌黎郡封氏,标准的鲜卑慕容部铁杆盟友兼高级智囊团家族。他爷爷封弈,那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的“金牌合伙人”,官拜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兼军委主席),为慕容家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小封孚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耳濡目染的都是帝王术、纵横策,妥妥的“官n代”,起点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然而,老天爷最爱开的玩笑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小封同学刚长成有为青年,准备好大展拳脚继承家业、光耀门楣呢,“哐当”一声!前秦的“大魔王”苻坚带着他的“百(十)万雄师”打过来了,前燕这艘大船说翻就翻。封少爷瞬间从“名门贵胄”变成了“前朝余孽”,家族产业(政治资本)一夜清零。

怎么办?生活还得继续啊!封孚同志充分展现了其“灵活就业”的生存智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拍拍身上的尘土,转身就加入了前秦苻坚的“新公司”,端起新饭碗。估计他心里想的是:“给谁打工不是打工?先混口饭吃再说!”

可这前秦的饭碗也没端稳多久。着名的“淝水之战”上演,苻坚在安徽被东晋谢安、谢玄叔侄一顿胖揍,输得连底裤都快没了。前秦帝国瞬间分崩离析,成了“诸侯创业孵化基地”。封孚一看:“嚯,这公司要黄!得赶紧找下家。” 目光敏锐的他,立刻锁定了从苻坚公司独立出来单干、在河北混得风生水起的慕容垂(后燕创始人)。凭借过硬的家世背景(毕竟祖上跟慕容家是世交)和真才实学,封孚顺利入职后燕,还混到了吏部尚书(相当于中组部部长兼人事总监)的高位。

然而,后燕这公司内部派系斗争激烈,Ceo慕容垂一死,几个“太子爷”为了争家产打得头破血流。封孚觉得这环境太闹心,不利于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这时,他看中了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这位老兄眼光独到,带着一部分“精干团队”和“核心资产”(主要是军队和部分百姓),一路向南开拓新市场,最后在河南滑台(今河南滑县)宣布成立“南燕集团”,准备在山东半岛大展宏图。封孚毫不犹豫,卷起铺盖就跟着慕容德这位“新锐Ceo”南下创业去了。

当慕容德终于在山东青州(今山东青州)站稳脚跟,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南燕政权时,我们的封孚同志,已经从当年昌黎郡的翩翩少年,熬成了两鬓斑白、经验丰富的“六旬老汉”。慕容德绝对是识货的老板,深知这位“四朝元老”的含金量,立刻大手一挥,任命封孚为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主管行政),不久又升为尚书令(国务院总理),把国家日常运转的重担,交到了这位老成持重、又深谙“慕容家企业文化”的老臣肩上。漂泊了大半辈子的封孚,终于在青州城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终极归宿”和“舒适区”。

二、官场“泥鳅功”与“段子手”的自我修养:幽默是最高级的谏诤

封孚在南燕朝廷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他处理了多少公文,而是他那独树一帜的劝谏艺术。别人劝皇帝,动不动就是“臣冒死进谏”、“以头抢地尔”,搞得气氛紧张得像要上刑场。封老爷子偏不!他深谙“幽默是化解尴尬和表达反对的最高级形式”这一真理,堪称古代官场的“脱口秀大师”。他的谏言,往往包裹着段子的糖衣,内核却是严肃的政治智慧炮弹,精准投送,效果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