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乡樵主 作品

第330章 后燕柱石慕容农:从熊孩子到辽西王和帝国最强打工人(第2页)

政绩太耀眼,偶尔也会引来些“牛鬼蛇神”。公元389年,北平郡(今河北遵化一带)出了个奇闻:一个叫法长的和尚,不知是打坐时打通了“任督二脉”得了“天启”,还是被野心家当成了“吉祥物”,竟然被拥立为“皇帝”!一帮人在白狼城(今辽宁喀左)敲锣打鼓,搭起了“草台班子朝廷”。消息传到龙城,幕僚们慌得一匹:“大人!不好了!有人称帝了!速速发兵剿灭啊!”

慕容农听完汇报,淡定地呷了口茶(也可能是酪浆),噗嗤一笑:“就这?一群乌合之众,捧个和尚就想当皇帝?百来个骑兵足够了!” 他精准判断了这场闹剧的本质,只派出一支百余人的精锐骑兵小队。这支“特种部队”快马加鞭,以迅雷不及下载之势突袭白狼城。战斗过程?毫无悬念!首领吴柱还没弄明白“龙椅”是啥材质,就被捆成了粽子。这场“皇帝梦”闹剧,被慕容农谈笑间,兵不血刃地摁灭了。他在辽东的岁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上马能安邦,下马能治民”,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三、 灭国“专业户”的kpi:南征北战,业绩爆表 (389-395年)

辽东的岁月静好被老爹的召唤打断。慕容垂需要他这把最锋利的剑。公元389年,慕容农被调回中原战场,目标:收拾反复横跳、烦人至极的丁零势力——翟魏政权。慕容农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389年: 在襄国(今河北邢台)把翟魏老大翟辽揍得满地找牙。

391年: 翟辽的儿子翟钊不服气,带兵猛攻后燕重镇邺城。慕容农表示:“想动我老巢?门儿都没有!” 一顿操作猛如虎,打得翟钊抱头鼠窜。

392年: 作为核心打手,跟着老爹慕容垂发动灭国战,彻底把蹦跶多年的翟魏政权送进了历史垃圾堆。丁零势力,卒。

更大的“灭国kpi”在394年等着他。慕容垂老爷子看着同宗同源的西燕(慕容泓、慕容冲、慕容永等人建立,和慕容垂的后燕是亲戚也是死对头),越看越不顺眼,决心把它“注销”掉。慕容农再次作为主力输出参团。后燕大军气势如虹,攻陷西燕都城长子(今山西长子),西燕皇帝慕容永兵败被杀(慕容永:说好的同宗情谊呢?)。西燕,卒。

灭掉西燕,慕容农连庆功酒都顾不上喝,马不停蹄率军南下,目标:东晋的青州、兖州(今山东大部)。那感觉,就像游戏里刚推完一个Boss,顺手就把旁边的小怪营地也清了。他如秋风扫落叶般攻城略地,轻松拿下临淄(今山东淄博)等重镇。至此,后燕的疆域基本恢复到前燕鼎盛时期的版图,“南至琅琊,东讠于海,西届河汾,北守燕代”(史书原文),国力达到了巅峰状态!慕容农的名字,就是后燕开疆拓土、扫灭群雄的金字招牌。

然而,巅峰往往意味着下坡路的开始。一个更可怕的对手在北方崛起——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在雄主拓跋珪的带领下,像开了挂一样疯狂发育,成了后燕的“心腹大患”。公元395年,慕容垂为了报前一年参合陂之战(这里修正时间,参合陂之战发生在395年)惨败的血仇(此战后燕精锐损失数万,太子慕容宝差点交代),不顾自己已是古稀之年,毅然率军北伐。慕容农再次被任命为开路先锋。他确实猛,率军攻克了北魏的北方重镇平城(今山西大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慕容垂老爷子在进军途中突然病倒,且病情急剧恶化。大军无奈,只得含恨撤退。一代枭雄慕容垂,病逝于归途。后燕的擎天巨柱,倒了。参合陂的惨败和君主的陨落,如同两记重拳,打得后燕帝国摇摇欲坠,国运急转直下。

四、 “愚忠”打工人的悲剧结局:并州翻车,龙城饮恨 (396-398年)

慕容垂死后,太子慕容宝继位。这位新老板面临的头号威胁,依然是如日中天的北魏拓跋珪。慕容宝任命威望和能力都属顶尖的慕容农为并州牧,坐镇晋阳(今山西太原),负责防御北魏从西线发起的猛攻。这个任命,本应是国之干城,镇守一方。然而,命运的恶意在此刻达到了顶峰。

或许是“龙城模式”的成功经验在并州水土不服,或许是巨大的压力让他决策变形,慕容农在并州的治理和军事部署引发了当地军民的强烈不满。更要命的是,他的部将慕舆嵩突然反水!这位老兄不仅反了,还反得特别绝——直接把晋阳城门一关,把顶头上司慕容农关在了城外!慕容农一脸懵圈:“啥情况?上班打卡不让进门了?” 就在他进退维谷、一脸问号的时候,北魏大将长孙肥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送人头”机会,率军猛攻。结局惨不忍睹:慕容农全军覆没,苦心经营多年的“农家军”骨干一朝尽丧,老婆孩子全成了北魏的俘虏。史书记载他仅带着三名骑兵,身负重伤,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后燕当时的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他赖以立身的嫡系部队、最重要的政治资本,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报销了。并州惨败,成了他人生断崖式下跌的起点。

逃回中山的慕容农,没能喘口气,因为北魏大军已经兵临城下(397年)。中山被围得水泄不通,危在旦夕,城内人心惶惶,连空气都充满了绝望。他的部将谷会归看着伤痕累累却依然忠心耿耿、为慕容宝四处救火的老领导,实在忍不住了,痛心疾首地劝道:“老大!现在国家都快完蛋了,咱们那位皇帝(慕容宝)实在是不太灵光啊!您德高望重,能力超群,为什么不干脆自己上位?带领大家杀出一条血路啊!”(“今社稷危亡,主上昏聩。将军贤德威望,何不取而代之,挽狂澜于既倒?”)这几乎是当时拯救后燕唯一可能的选项,也是慕容农个人最后的生机。

然而,慕容农闻言,脸色一沉,断然拒绝:“要我靠篡位来求生?那我宁可现在就死!”(“必如此以望生,不如就死!”)他选择了对慕容宝的绝对忠诚,放弃了最后一丝力挽狂澜、甚至保全自身的机会。这份在乱世中显得格外刺眼的“愚忠”,悲壮得让人心痛,却也固执得令人扼腕叹息。他把自己牢牢绑在了后燕这艘注定沉没的破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