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冉魏“丑男”尚书王谟:十六国乱世中的逆袭和憋屈退场(第2页)
想想那画面:申扁在宫门口趾高气扬地走着,两边官员纷纷九十度鞠躬问安,王谟、卢谌他们可能就微微颔首,或者干脆目不斜视地走过去。申扁心里估计气得直冒泡:“王谟!卢谌!你们几个什么意思?不给面子是吧?等着瞧!”(脑补反派内心os)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在石虎那种动辄杀人的暴君手下,得罪皇帝最信任的大秘,简直是提着脑袋在钢丝上跳舞。a:5d4.看¥书%?d -{?追d最?新1_章a\°节§:王谟他们能坚持这么做,靠的不仅是骨头硬,更是自身过硬的本事和在朝堂上不可或缺的地位——石虎再宠信申扁,也得有人干活啊!王谟这个“总理”管着国家日常运转,缺了他还真不行。这大概就是“技术官僚”在乱世中的独特生存之道:你可以讨厌我,但你离不开我!
三、不倒翁的危机:冉魏换老板
时间到了公元349年。石虎挂了,后赵这台曾经强大的战争机器内部彻底崩坏,陷入疯狂内斗。猛将冉闵(就是后来那位杀胡令的争议主角)联手太尉李农,发
动政变,杀光了石氏皇族,建立了一个短暂的新政权——冉魏。
改朝换代了!新老板冉闵上台,首要任务是什么?稳定局面!朝廷不能停摆啊。这时候,像王谟这样经验丰富、能力出众、且在百官中颇有威望的“老司机”,就成了新政权极力争取的对象。冉闵大手一挥:王谟同志,继续干你的尚书令!组织信任你!(脑补冉闵拍肩膀)
王谟估计心情也挺复杂。后赵石家待他不薄,但他效忠的更多是“朝廷”这个机构本身。在乱世,能活下去、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治理国家,或许比单纯效忠某个姓氏更重要。于是,这位“三朝元老”(石勒、石虎、冉闵)又一次稳坐钓鱼台,成了政坛“不倒翁”。
四、猜忌的屠刀:憋屈的终局
好景不长。新老板冉闵,打仗是把好手(外号“武悼天王”),但政治手腕和心胸嘛……实在不敢恭维。他有个致命弱点:多疑!
开国功臣李农,本来是他的亲密战友。但冉闵当上皇帝后,越看李农越不顺眼。为啥?功高震主啊! 李农位高权重(太尉,掌全国军事),在军中威望极高。冉闵总觉得这位老伙计想抢自己的龙椅,猜忌之心像野草一样疯长。
公元350年农历十一月(注意这个时间点),猜忌终于化作了屠刀。冉闵找了个借口(史书语焉不详,但多半是“莫须有”),在邺城的皇宫里,悍然处死了太尉李农及其三个儿子!这简直是自断臂膀,也彻底寒了其他功臣的心。
李农倒了霉,跟他关系不错的人能有好果子吃?王谟作为尚书令,与李农同朝为官多年,工作上必然有紧密联系,很可能还属于同一政治派系(至少冉闵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冉闵的屠刀,毫不犹豫地挥向了王谟。史载:“并杀其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晋书·冉闵载记》)。罪名?很简单粗暴:“李农同党”!
想想王谟当时的处境: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历经三朝,熬过了暴君石虎,躲过了权阉申扁的倾轧,凭借真本事和小心谨慎爬到了权力巅峰。结果,新老板上位没多久,就因为一个莫须有的“同党”罪名,就要被砍头?这简直是职场最憋屈的死法——不是能力不行,不是站错队(他还在兢兢业业给冉魏干活呢),纯粹是老板发了疯,看谁都不顺眼,顺手就给“优化”了!
刑场上,刀光闪过,一颗饱经风霜、充满政治智慧的头颅滚落尘埃。不知王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脑海里会不会闪过当年石勒嫌弃他长相的场景?会不会苦笑一声:老子靠实力躲过了那么多明枪暗箭,最后竟然栽在老板的“被迫害妄想症”上?这乱世,真他娘的扯淡!
五、历史的哈哈镜:王谟的多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