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冉魏侍中张温:论“韭菜”在暴躁天王手下当HR的致命风险(第2页)
在这种“朝不保夕,老板随时发疯”的“企业文化”熏陶下,冉闵的管理风格也日益“狂野”。,3/3.k?a¨n~s_h,u¨.\c`o-m_史书盖章认证:“闵性残忍,果于杀戮”。后期更是疑心病max,看谁都想害朕,杀大臣跟玩儿似的。连当初一起“创业”的铁杆合伙人李农等重臣,都被他咔嚓了。邺城的朝堂,活脱脱一个高压锅,而张温同志,就准备在这个锅快炸的时候,递上他那份“减压建议书”……结果可想而知。
二、张温:“暴躁老板hr”的良心与悲歌
在冉魏朝廷当差,张温的存在,就像在重金属摇滚现场拉小提琴——格格不入,但勇气可嘉。
史书对张温的背景介绍极其吝啬,只知道他官居“侍中”。这个职位可不简单,相当于皇帝的高级机要秘书+私人顾问团核心成员,能在冉老板这种老板身边干这活,张温绝对有两把刷子。推测他应该是河北当地的汉人士族子弟。在那个“胡风劲吹,刀剑说话”的时代,汉人士族们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努力传承着儒家那套“仁义礼智信”。张温,就是这群“瑟瑟发抖的文化人”在冉魏朝廷里的代表。
张温的性格和立场,史书没直接写,全靠他人生最后的高光(或者说悲壮)时刻来反推:在冉闵杀红眼、公司濒临破产的关键时刻,“温上书谏之”。一个“谏”字,重如泰山。这可不是建议老板中午食堂加个鸡腿,而是指
着老板鼻子说“你路子走歪了,再不改公司要完犊子了”!想想看,连李农这种“联合创始人”都被干掉了,其他同事早就吓得“静音模式”了。张温哪来的勇气?梁静茹给的?不!是儒家“文死谏”的信念在支撑!他就像个明知前面是喷火巨龙,还非要上去薅根龙须的勇士,不为别的,就想试试能不能把龙薅醒(或者被龙一口吞了)。这行为,悲壮中透着一丝倔强的可爱。
那么,张温的“终极差评”里到底写了啥?史书没原文,但结合冉魏当时的“绝症”症状,内容不难猜:1.“老板,求您别再砍人了!”(核心诉求:止滥杀,稳军心): 公司高管都快被您砍光了,人心散了,队伍真没法带了!咱能不能把砍刀换成胡萝卜(福利)?哪怕画个大饼也行啊!2.“敌人太多,咱得摇人啊!”(战略建议:搞外交,找盟友): 咱被群殴了!东晋好歹算“本家”(都是汉人政权),能不能试着递个橄榄枝?哪怕假装认个大哥,求个场外支援呢?总比一个人扛所有伤害强吧?3.“咱得讲点企业文化啊!”(治理理念:施仁政,聚民心): 老板,咱公司是靠“杀胡令”起家,但这口碑…也太差了!现在基础不稳,得想办法收买…啊不,是争取人心啊!儒家那套“仁义”虽然老土,但说不定能加点“用户粘性”?
瞧瞧,张温这哪是“妄议朝政”?这简直是给濒死公司开出的“救命药方”!句句切中要害,充满了“打工人”对“公司”前途的忧虑(以及对自己饭碗的担忧)。他不是空谈道德的“键盘侠”,而是有想法、有担当的“实干型hr”。可惜,这份饱含血泪的“企划书”,在暴君冉闵眼里,就成了“造反宣言书”。
当冉老板看到奏疏后,那句经典的“竖儒!安敢妄议朝政!”(你这酸秀才,也配教我做事?)响彻大殿。这一嗓子,不仅吼掉了张温的脑袋(史载“闵怒,杀之”,干净利落五个字),也彻底吼碎了冉魏自救的最后一丝幻想。在冉闵的“暴力美学”世界观里,张温的“仁政”“策略”都是屁话,只有手里的刀才是硬道理。张温的血,成了冉魏这家“公司”崩盘前最刺眼的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