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乡樵主 作品

第43章 前凉成王张茂:在躺平与内卷间摇摆的“老干部”(第2页)

刘曜的“霸道总裁”式恐吓

据《晋书》记载,刘曜曾派使者威胁张茂:“我大军所向披靡,你若不降,姑臧城必成焦土!”换成普通人早吓尿了,但张茂淡定回复:“凉州偏远穷困,您打下来也赚不回军费,不如让我帮您代管?”——这种“反向puA”堪称古代外交名场面。更绝的是,他还给刘曜送去凉州特产“汗血宝马”和“西域葡萄酒”,硬是把战争谈判搞成了“直播带货”。

“灵钧台事件”的公关危机

不过张茂也有“翻车时刻”。他心血来潮修建灵钧台,结果被百姓吐槽“劳民伤财”。一位自称张轨鬼魂附体的老哥半夜敲门骂街,张茂非但没抓人,反而诚恳认错:“爹啊!我错了!这就停工!”可没过多久,他又偷偷复工,活脱脱像极了当代打工人立flag后又熬夜刷剧的样子。

这场闹剧背后藏着经济玄机:十六国时期大兴土木往往是“基建救市”的手段。张茂通过修台工程,既消化了战争难民劳动力,又刺激了砖瓦、木材产业链——可惜百姓不懂gdp,只看到自家存粮变少了。

三、人设崩塌?不,是“权谋家的自我修养”

张茂的“佛系”人设下,藏着精明的政治智慧:

“甩锅式忠诚”:他始终尊奉东晋为正统,但面对刘曜时又灵活称臣,完美诠释“打不过就加入”的生存哲学。

“演技派领导”:杀贾摹时雷厉风行,修灵钧台时从善如流,堪称“变脸大师”。

“家族信托专家”:临终前拉着侄子张骏的手千叮万嘱:“咱家世代忠臣,你可别搞砸了!”这份家族责任感,比现代豪门争产剧里的继承人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多重人设”的底层逻辑

张茂的治国策略可以用现代管理学解释:

对士族:胡萝卜+大棒(参考贾摹事件)

对百姓:亲民形象+舆论操控(参考灵钧台事件)

对外敌:扮猪吃老虎(参考对前赵称臣)

这种“精准投放人设”的能力,让他在乱世中始终保持“低风险高收益”的运营模式。

“家族企业”传承秘籍

张茂最被低估的成就是培养接班人。他亲自编写《张家治国宝典》(可惜失传),内容包括:

《如何优雅地称臣》:分三步走(示弱、送礼、表忠心)

《士族管理108招》:重点标注“该杀就杀,别心疼”

《凉州生存指南》:“种田、养马、修城墙”三大财富密码

侄子张骏后来能开创前凉鼎盛期,全靠这套“叔叔的私房课”。

四、历史评价:被低估的“平衡术大师”

后世对张茂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觉得他“怂”(比如向刘曜称臣),有人赞他“智”(比如保境安民)。但若细品,他的选择充满现实考量:

民生vs面子:他宁肯背上“称臣”骂名,也要避免凉州生灵涂炭。

权力vs道德:他诛杀权臣时毫不手软,却对百姓谏言从善如流。

家族vs帝国:他扶持侄子接班,确保政权平稳过渡,堪称“古代职业经理人”模板。

古代版“战略忽悠局”局长

张茂最绝的操作是同时忽悠三方势力:

对东晋:年年上表“臣永远是大晋打工人”

对前赵:月月进贡“哥您才是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