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241章 朱棣的惆怅,究极的自我折磨

大明。

东宫之内,朱高炽正与杨士奇等人商议着事宜。

“殿下,臣等劝说皇上增强对汉王大汉的防备,皇上却是无动于衷,臣等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还请殿下能够主持大局,切莫让皇上再这般任性下去了。”

杨士奇等人纷纷开口述说着,无一例外,这些人都想要朱棣能够加强对大汉的防备。

当初大汉的疆域扩张的消息传进大明时,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害怕着朱高煦的大军趁机打入大明。

但随着大汉的扩张停下,开始对扩张的疆域进行治理,局势稳定下来之后,这些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纷纷开始想着办法让朱棣防范朱高煦。

然而尽管他们谏言多次,朱棣每次都是无动于衷,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就这样搁置了下去。

这些人尽皆心有不甘,毕竟以如今朱高煦展现出来的实力,仅凭借之前的那些防备,在他们眼中根本就不够。

尤其是沿海之地的防备,海防、岸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他们仔细看了朱高煦大汉之前在南亚、西亚等地的扩张,几乎都是先打别人的水师,掌控制海权,然后再选择一处登陆地打下后作为大军的跳板,后续的大军不断入场。

而如今大明的水师之前在南洋之时就被大汉给打废了,哪怕是朱能、郑和等人被朱棣从朱高煦那里要了回来,但大明的水师依旧还没有恢复元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士奇等人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海防和岸防之上,防备大军进行登陆作战成为了核心重要手段。

在他们看来,在海战上想要阻挡大汉的海军,已经不现实。

之前南洋海战的失利,让每个人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也是他们没有请求让朱棣重组水师,加强水师的原因,反正将水师打造出来也打不过大汉,何必费那个力。

不如集中一切,将适合登陆的沿海之地进行改进,加强防备,这同样能够有效遏制大汉可能的进攻。

他们都怕啊,怕朱高煦打回来,都想要未雨绸缪。

朱高炽看着众人,听得心头也是一叹,缓缓开口。

“此事确实需要慎重对待,如今大明没有制海权,周边海域任由大汉舰船往来,这不是长久之计。

大明也并非小国,确实需要极大的重视。

不过只是这样,还不够,如今郑和已经回来,大明水师的重建,也必须要提上日程。

现在船舶局已经可以建造大汉的那种舰船,如今各大造船局都在加紧赶制。

水师的人员也已经在开始挑选,火器也在火器的努力下,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后面我们要全力支持水师的重新组建,只有拥有水师,时刻发展水师,才能让大汉的舰船无法轻易登陆。

若放弃水师,大明如此漫长的海防线,将全部暴露在大汉兵锋之下。

以大汉舰船的移动,又有谁可以保证每个地方都能守得固若金汤?

你们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

接下来你们要劝谏皇上全力重组并且加强水师,这是大明所必须要拥有的,皇上不会拒绝的,明白了吗?”

朱高炽知道这些人的想法,已经是被大汉刺激得有些破罐子破摔了。

也可以说是之前大明在南洋海战的失利,让这些人再也无法对大明水师有信心。

但朱高炽也清楚,朱棣怎么可能为了防备朱高煦,在每一个沿海之地布置重兵,那不现实,也不可能。

那不仅会耗费大量钱粮物资,还需要大量大军,且朱高煦还是朱棣的亲儿子,更重要的是,朱棣也不是因此就这样害怕朱高煦的人。

朱高煦要是真的敢攻打大明,朱棣直接就带着大明的精锐野战军去找朱高煦了,只会在正面分出胜负,也不会去做这些事情。

而重建水师,朱棣就必然会同意了。

偌大的大明,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内部还有诸多大江大河,水师是必须要有的。

其实朱高炽对大明的水师都没有抱多大的期望,哪怕这次舰船会再次得到升级,火器也有了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