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大汉新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盛宴,以‘百姓为本’的基本国策(第2页)
这也就致使煤矿的勘察以及开采,根本就没有跟上。
现在煤炭用量骤然增加,不仅仅是取暖与供电所需的燃料,还有大汉已经运用的另一项科技,包括还有一些领域都在用。
用量的增加,导致如今即便有煤矿,但供给依旧有些跟不上了。
现在李定荣是丝毫没有去想电力在以后运用的瞠目结舌,为了这事,他就已经够闹心了。
“王爷,工部的人联合资源局已经在加大力度开采了,并且还从原本的倭国之地抽调了众多要处置的倭人进行开采,但依旧有些跟不上。
而在勘察方面,工部紧急协调了大量人员,在各地同时进行勘察,澳洲那里已经有了发现,其他地方后续应该也会有消息传来。
臣建议,为了保证开采,要不将新下之地那些不服王化的人转送回来开采煤矿吧?
煤矿的开采,许多矿的难度都比较大,强行开采,很容易出现伤亡,并且朝廷雇佣开采的百姓,给出的酬劳也极高,都是一大笔支出。
让那些人来开采煤矿,臣认为最为合适。
而像那些比较容易开采的煤矿,则雇佣百姓进行开采。”
朱高煦闻言,顿时眼前一亮,转身看向李定荣。
“你这个法子不错,就按你说的做,过后你进行统筹,哪里需要人手就运送至哪里。”
对于李定荣提出的这个想法,朱高煦是格外的赞成。
对于自己的百姓,他确实爱惜,毕竟这些都是大汉真正的根基,是大汉的忠实拥护者。
而对李定荣提到的那些人,朱高煦就没有一点好感了。
只要还不是大汉百姓,那他就不会为那些人考虑,毕竟他是大汉的王。
且他也不是什么滥好人,什么人都去考虑,大汉还要不要发展了?
用那些人,正好还省去了不少开销,只需要给这些人吃的就行。
至于饿死什么的,他也不会去做,毕竟是那么好的劳力,要是饿死了,上哪儿去找?
朱高煦是一点都不嫌劳力多,大汉需要太多劳力了,毕竟各地的发展都需要人力。
李定荣闻言也是笑了,随即又道:“王爷,还有一事,那就是煤炭开采出来之后的运输,也需要不少成本,加上其他一些成本,如今所用的电,都是朝廷付出了大量人力与财力所得。
虽然现在通电之后可以便利百姓,但如果就这样给百姓用,朝廷的负担,有些大了。
要不还是按之前定下的方案实行吧?”
朱高煦没有出声,之前在试验成功之后,其实就有讨论。
如今大汉电灯的价格,不少人都还是能够用得起的,但就电的传输,需要的成本极大。
而这笔费用如果要平摊到用的人身上,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用得起的了。
思考许久,朱高煦赫然开口。
“不用原本的方案了,什么给那些有钱的人用电,只要是大汉百姓,全部供电。
至于价格,城市里的价格要在外面村庄用电价格的一倍以上,并且村庄价格要适当下调。
而一般村庄的用电价格,要在山区村庄价格的一倍以上。
同时即便是在城市里,城里的核心区与外围区也要是两个价格。
另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那些工厂所用的电,电价要再进一步增加一些。
发电不易,传输电力更是不易,有钱的人多收一些,没钱的普通百姓少收一些。
过后你整理出一份方案来,直接开始实行,并且告知所有人。
如果有人不服,比如为什么城里的会贵很少,山区山村就便宜那么多,一旦出现,直接告诉他,想要用便宜的电价,那就自己去山区村庄定居,自然可以用上。
对了,还有一点要注意,在山区地区建立工厂的,用电价格也要降低,鼓励商人去那些地方开设工厂,带动当地经济。”
朱高煦知道这个政策实行下去会有争议,毕竟用的是同样的电,但有的贵却是有的便宜。
但他也管不着那些了,如今没有太好的条件,全部让朝廷来负担,这个代价太高了点,高得即便是大汉如今极为富裕,都难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