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朱棣惊骇的想法,借钱(第2页)
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东西,想要送给他们的王。
他们知道朱高煦不缺这些,但他们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这些了。
朱高煦推辞了许久,也推辞不掉,最后只能让人收下,又让人给钱,只是所有人都不愿意收钱,朱高煦只好让人将钱放在各家各户门前。
朱高煦吃着水果,一脸笑容的看着朱棣。
“爹,你吃啊,大汉这里盛产水果,在大明你想吃到这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呢。”
大汉疆域气候的原因,盛产热带水果,朱棣想吃,一般都是地方进贡入宫的,一路运输才能有。
而且在大明,这些水果的价格,都是比较贵的,可以说也是奢侈品之一,奢侈消耗品。
如今随着琼州府、广州等地都划分给朱高煦作为藩地,以后朱棣想要吃到这些水果,难度可就更大了。
朱棣听后,却是无奈一笑,放在桌上,看向朱高煦。
“老二,你的大汉,当真是得民心啊,当真是了不得。
刚才那杨定带的那些人,我既像军又像民的,还会进行操练,是你在屯兵?”
朱棣现在只关心这个问题,大明其他人所知道的朱高煦在大汉继续集结大军,不过是他和朱高煦一起放出去的消息。
但如今他双眼所看到的,这个消息,恐怕不是假的,朱高煦仿佛真的在屯兵一般,朱棣一时心头都是沉重的。
朱高煦看着朱棣沉重的样子,直接笑了。
“爹,难得见你还有这么紧张的样子,我不是在屯兵,他们是预备役。
在大汉,每个地方都会挑出一些合适的青壮,在农闲时会进行操练,这些人就是大汉的预备役。
后面若是需要扩军,则会从这些人里面进行挑选,无论是野战军还是城防军,都是如此。
而过了年龄也没有被挑选进入的,后面将不会再参与训练,因为一旦超过规定的年龄,是无法更进一步入军。
这么其实也不仅是为了后面扩军方便而准备,也是为了民间能够有一定的力量。
因为大汉处于扩张之中,而大汉疆域大多沿海,尤其是南洋疆域,更是一座座岛屿。
若是在大汉大军扩张期间,有强敌入侵,那么大汉可以很快组织起一支力量进行防御。
这个政策也只是暂时性的,不会永久实行,等后面大汉的海军、海防军、边防军等完善之后,这些就会陆续取消了。”
朱棣听着朱高煦的解释,心头依旧没有放松,因为他想到的是,如今这个阶段,大汉的实际大军,根本就不是表面上的那二十多万军那么简单。
刚才他可是亲眼看见了,这些人其实就差甲胄火器等军械,只要补充,直接就是一支大军。
那面对骑兵来袭,都依旧没有畏怯,依旧保持阵型,就这一点,都已经超过大明很多成为大军,却是连刚才那些人都不如的‘大军’!
而且三个村就有数十人,那么大汉疆域所有地方加起来,岂不是意味着朱高煦随时可以拉起一支数十万人的大军?
再按照百姓对朱高煦,对大汉的支持程度,朱高煦还可以在后方继续拉起一支数十万人的青壮进行操练,后面再转换为大军。
这些人只要装备军械,经历过一次战事,直接原地就会成为精锐。
想着这些,朱棣只感觉可怕与恐惧,因为按照他所想的,代表着朱高煦只要想,就可以拉起一支百万人打底的大军。
这还是打底,至少都是百万众,而且还能快速成为精锐的那种。
再加上他在大明就已经知道了的大汉的生产力,朱棣一时都觉得喉咙发干。
哪怕大汉的生产力还是跟不上,但只要前面有几十万人冲,总能得到缴获,从而补充给后面的人,而且随着缴获的增多,生产力进一步加强,这完全就是一个越打越强的战争机器!
再想想自己找朱高煦配合来演这出戏,朱棣背后都在发凉,要是朱高煦真的假戏真做,他恐怕有很大的可能,拦不住朱高煦。
尽管大明也可以动员,但绝对不会像大汉这样简单,哪怕大明也有卫所制度为支撑,但此刻朱棣忽然觉得,大明的卫所制度,好像有点比不过朱高煦这个所谓的预备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