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219章 朱棣的醒悟,大汉百姓的‘忠’,朱高煦被围(第2页)

如今大汉商业发达,有人就会想着去城里寻找出路,自己去做生意,或者在城里打散工,都能挣钱呢。

那么人一旦出去,家中的人减少,原本的田地就不一定能够忙得过来了,要是不交出去,可是就要被官府问罪了。

有的一家人都出去的,所有的田地都会交给官府。

有的人会留下房契,有的人会连房契都一起卖给官府。

然后官府如果有迁移人过来,那么会将这些田地以及房子再进行分配。

如果没有人迁移过来,那么官府会自己雇人耕种田地,绝不会荒废一亩地,不然官府也要被上面追究责任的。

而这些田地别人也可以从官府这里买,不过买的价格就要高一些了。

但买来之后,也是一样的,都要遵守规矩才行。”

朱棣听着这些,如今他总算是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情况了。

但明白之后,朱棣却是感到震撼,这和他原本预计在大明实行的新政,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啊。

那个摊丁入亩,在他看来,大明所实行,好像是最为基础的。

和大汉这里的比起来,大明要准备实行的,仿佛只是徒有其型一般。

朱棣是真没有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那些人对田地的心思变得这么小。

换成他自己,他也发现了确实没有必要。

在大明拥有大量田地,确实可以致富有钱,但在大汉,完全不一样,田地越多,压力越大,尤其是朱高煦制定出来的佣工制度。

哪个大地主真要是有大量田地,雇人耕种打理田地,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然后还得交税。

交税这块反而成了最小的支出了,哪怕就是有了富余的粮食,但也得先经过官府用最低价进行收购一部分,然后剩下投入到市场贩卖。

但是在大汉卖粮,除非是卖给大汉之外的商人,不然在大汉还能卖出好价钱?

朱棣都不信。

而要进行这样的生意,又要置办工厂,其实也就相当于公司,得在商部进行备案,得到行商运营资格,才可以进行。

那这样一来,所交的税收也会变多。

这样一算下来,朱棣也算是明白了,大地主基本是不可能有了,最多只能是以工厂这种形式存在的粮商。

朱棣是真的感慨,原来这些政策,还可以这样操作,他也真的算是开了眼了。

此刻朱棣丝毫没有因为大明在这些方面不如而大汉而有什么心理负担,如今他知道了这些,起码这次回到大明,他知道该怎么推行这个新政,怎么将所谓的摊丁入亩与商业联合起来。

以及该如何出台一些其他的政策为辅,使得两者能够串联,让大明也如同大汉一般。

但朱棣同样清楚,在大明想要这样做的难度有多大,天下官绅,恐怕都会反对。

尤其是他自己还要准备北征解决瓦剌与鞑靼的前提下,朱高炽与朱瞻基也不理解这些,也没有站在他这一边。

饶是这位永乐大帝,心中都有些沉重。

但凡没有瓦剌与鞑靼在北地牵扯他的精力,他都有信心在自己还活着的这段时间里做到这些。

这件事朱棣更加清楚,如果他不做,无论朱高炽还是朱瞻基,就真的做不到了。

因为这两人,没有他的威望,更没有他在那些人心中的狠辣,那些人畏他惧他,且又无法触碰到军权,即便想要做什么,也做不成什么。

朱棣回过神来,心头都依旧还有些许残留的感慨,这一趟来大汉,朱棣是真的觉得自己来得值得。

当看见朱高煦一脸的笑容时,朱棣也笑了,笑得格外的开心。

这一趟,他是真的有着满满的收获。

朱高煦看着朱棣的笑容,目光也越发的欣慰。

这次他带着朱棣下来看看大汉真实的百姓,也是希望朱棣能够明白这些。

他知道朱棣要在大明准备实行新政,他更加清楚,单单只是一个摊丁入亩,效果虽然有,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奇。

想要真正的做到,还需要配合多项政策一起实行,才能真正的达到那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