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191章 大明使者的憋屈,开始对大明水师用兵!(第3页)

朱高煦神情坚定,既然大明在南洋阻止大汉的扩张已经无法通过谈判解决,那也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该出兵时,就该果断出兵。

这次朱高煦是下定了决心,必须要一举将南洋的问题彻底解决。

本来他这次其实是很想亲征的,但为了不将战事扩大,这个心终究被他按住了。

别说是他亲征,哪怕是旗号,都换成满者伯夷等国,就是因为一旦使用大汉的旗帜,那么一旦与大明打起来,那就是直接冲突。

大明作为大国,在南洋遭到战败,朱棣绝对会暂时放下北方的边患,会先来处理与大汉的战事,因为大国需要脸面,更需要对大明天下百姓有一个交代。

因为又涉及到他,大明朝中文武必然也会劝谏朱棣先对付他。

他是不怕和大明耗,也不怕和大明打,但和大明对峙在南洋,以及对峙在广西、云南边地,牵扯他绝对的兵力,他还要不要扩张了?

除非他要趁机打回大明,只要不是这点,朱高煦是真不想和大明那般对峙。

这在朱高煦眼中,完全就是浪费时间,白白消耗国力。

而换了旗帜,哪怕大明知道,但大明也不会认,也需要考虑现实,才能决定是否对大明用兵。

因为满者伯夷等国,在他解决了渤泥国与吕宋、苏禄国后,接下来就是这些小国,到时插上大汉的旗帜,大汉是为大明报仇了,朱棣只要不想和他继续打,那就得认。

至于那些小国,这样做会不会对他们太不厚道了,朱高煦没有想过。

要是他还要去为这些小国考虑,那他也不用扩张了,抱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逍遥享受去算了。

扩张本就是一条无情路,要是做不到,还折腾这些做什么呢?

李定荣听着朱高煦要开始用兵,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王爷放心,此事臣立即去安排,大军需要的物资,臣会加紧筹集。

不知王爷此次会动用多少大军?由谁领军?”

“这次海军除了必要的守备,会全部出动,毕竟主要还是海战,必须要取得制海权,才能发起登陆进攻。

除了海军外,还会调集八万大军出征,你就按这个数目准备物资。

至于统帅人选,自然就是张辅了,不过王聪、沐晟、靳荣等将,都会过去。

这一战,不仅是渤泥国,是整个南洋,都要一次解决!

物资方面,你得多准备一些,一定要确保充足。

另外还要及时挑选官吏,以及准备好迁移的人口,同时你还要做好准备接收这次从大明迁移过来的人。”

这向来是朱高煦的风格,要么不打,既然要打,那就做到最好。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步踏出去,大汉就必须要赢,必须要彻底的赢,还要赢得漂亮。

一旦不顺,大明的人就会以为他的大汉不行,后面必然会对大汉起那些坏心思。

而且不仅是大明,周边诸国,都会开始对大汉有想法,都会逐渐开始倒向大明。

只因为大汉实在有些富裕了,不仅富裕,又有火器技术,其他种种先进的技术与商品,大汉之地也被他逐渐开发出来,加上还有高产水稻与土豆。

这些,他很清楚外面的那些人都无比的眼馋呢。

如今所有人都不敢来觊觎这些,不敢将这个欲望表现出来,不敢对大汉动手,就是因为大汉如今强大,没有一个人有胆子敢来。

这次与大明直接交锋,一旦大汉落败,诸国都会像饿狼一样扑向大汉。

这就是弱肉强食,这就是生存法则。

怀璧其罪的道理,朱高煦可太清楚了。

大汉必须要强大,强大到能够一国抵万国,才能让那些小国永远保持敬畏之心,不敢觊觎大汉的一切。

李定荣闻言,凝重应下。

他同样知道这些,大汉不能有任何退路,周边小国都还好,主要是还有一个大明领头,大汉只要出兵,就必须要旗开得胜!

在李定荣下去后,朱高煦当即叫来沐晟、靳荣等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