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570章 《论存在之重与方言之魅》

《论存在之重与方言之魅》

——以树科《有冇之间》为中心的粤语诗学观察

文/一言

一、文本的二重性建构

树科在《有冇之间》构筑的二元宇宙,恰似《周易》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现代诗性解构。粤语特有的"有冇"辩证,既承袭古代哲学"有无相生"(《道德经》第二章)的智慧,又嵌入当代岭南城市化进程的肌理。当我们凝视"石屎"(水泥建筑)与"热头"(太阳)这对看似悖谬的意象组合时,分明看见海德格尔笔下"世界图像的时代"与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时空对撞。这种二重性建构如同里尔克《杜英诺哀歌》中天使与凡人的对视,既制造审美张力,又暗含生存困境。

二、方言的诗学突围

"门坪屋企"(门前家园)等粤语古音的存续,恰似艾略特《四个四重奏》中"现在的时间与过去的时间/两者也许存在于未来之中"的时空折叠。诗人选择粤语写作,本质上是对普通话霸权体系的反抗,这种语言策略与北岛《乡音》中"我被钉在母语的十字架上"形成互文。当"风韵"这样的古汉语词汇遭遇"石屎"这类现代俚语,方言不再是地域性符号,而是成为德里达解构主义意义上的"延异"实践,将标准语的线性逻辑拆解为多维度的诗意空间。

三、存在的四重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