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方言的抵抗与诗学的复魅》(第2页)
更值得玩味的是\"八字脚行路\"这一身体姿态的描写。这种行走方式在传统中国礼仪文化中常被视为不雅,但诗人却将其与\"昂头挺胸\"的自信姿态并置。这种矛盾修辞实际上创造了一个新的身体符号——它既不符合精英文化的礼仪规范,又展现出不容忽视的存在感。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告诉我们,身体不仅是客体,更是主体存在于世的表达方式。树科笔下这个穿着拖鞋、迈着八字脚却昂首挺胸的形象,正是粤语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隐喻性表达——虽被边缘化,却依然保持尊严。
诗人特意指出旁观者\"对眼专望人下边\"的视角,这一细节极具批判性。它暗示了权力凝视的方向总是向下的、俯视的,而诗人通过调整身体姿态(\"昂头挺胸\")和行走方式(\"八字脚\"),实现了对视线的反抗。这种身体政治学与福柯所描述的规训社会形成有趣对话——即使在无处不在的权力凝视下,身体仍能找到反抗的空间。
三、历史的幽灵:秦始皇的\"架步\"与记忆政治
诗歌的结尾突然引入了一个历史宏大叙事:\"哼!你到底知唔知\/话你知,呢个系秦始皇嘅架步!\"。将拖鞋、八字脚与秦始皇相联系,这一跳跃看似荒诞,实则蕴含深刻的文化记忆政治。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书同文\"的帝王,是语言标准化的始作俑者。诗人将当代粤语者的身体姿态追溯到秦始皇,这一方面解构了历史伟人的神圣性(将其与\"拖鞋八字脚\"并置),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当代语言政策与帝制传统的隐秘联系。
\"架步\"一词在粤语中既有\"架势姿态\"之意,也可指\"手段方法\"。这一双关语巧妙地将身体政治与历史政治联系起来。意大利思想家阿甘本在论述\"姿势\"的政治意义时指出,姿势是身体与权力关系的直接表达。树科将当代粤语者的行走姿势追溯到秦始皇,实际上是在揭示:任何语言标准化过程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身体规训,而今天对粤语的歧视,不过是这一古老权力游戏的现代表现。
更深刻的是,这一历史联想打破了线性时间观,使过去与现在在同一诗性空间中对话。本雅明所说的\"历史天使\"在此显现——诗人从当代语言歧视的碎片中,辨认出了历史暴力的连续性。通过将秦始皇这一象征中央集权的符号纳入诗歌,树科实际上是在质问:当代中国的语言政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仍受制于两千年前的帝国逻辑?
四、抵抗的诗学:形式与内容的辩证
从诗歌形式角度观察,《坚嘢同流嘢》的独特价值在于其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全诗采用粤语口语写作,这种语言选择本身就是对诗歌正统性的挑战。在中国当代诗坛,尽管方言写作并不罕见,但像树科这样完全摒弃普通话语法和词汇的创作仍属少数。这种形式上的坚持,使诗歌本身成为其所倡导的文化抵抗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