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475章 《后人类境遇中的方言诗学实验》

《后人类境遇中的方言诗学实验》

——论树科《类人讲嘅你嘟信》的复调书写

文/诗学观察者

在珠江三角洲的方言褶皱里,一棵名为"树科"的诗歌植物正以粤语的音韵节律进行着异质性的生长实验。《类人讲嘅你嘟信》这株在粤北沙湖畔破土的诗学标本,将方言的根系深扎于后人类语境的技术土壤,在短短六行诗句中构建起三重解构性维度:语言符号的裂变、主体存在的悬置与技术理性的反噬。这种以方言为载体的诗学实验,恰似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理论的东方变奏,在音调起伏的粤语韵律中,演绎着人类文明从生物进化到技术异化的复调叙事。

一、方言音韵:解辖域化的语言实验

树科的诗学实践首先体现为对标准汉语的"解辖域化"。当"猿,猿人,人猿"这组生物学术语遭遇粤语特有的叠韵处理时,"jyun4"音节的循环震荡产生了德里达所谓的"延异"效应。这种语音的自我指涉恰似德勒兹的块茎理论在语言学领域的投射,词语在方言的腔调中挣脱了能指与所指的线性链条,形成环状的意义增殖场域。诗人刻意选用"嘟信"这类粤语特有表述,使诗歌成为抵御标准语霸权的话语飞地,正如巴赫金所言"方言是语言中的语言,意识中的意识"。

在音韵层面,"猿"(jyun4)与"原"(jyun4)的粤语同音构成精妙的双关隐喻。当诗人用"猿人/人猿"的镜像式倒装解构进化论的线性叙事时,语言的音韵褶皱里正发生着列维-斯特劳斯式的结构重组。这种语言游戏在第二诗节达到高潮:"硅"(gwai1)的发音与"鬼"(gwai2)形成微妙的音调共振,使技术元素天然携带了幽灵性的隐喻基因。粤语特有的九声六调系统,在此成为承载后人类焦虑的天然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