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467章 《方言的暴动与诗学的解构》(第3页)

在文化地理学层面,这首诞生于"粤北韶城沙湖畔"的诗作具有双重边缘性。粤语作为方言相对于普通话的边缘,粤北作为地理单元相对于珠三角的边缘,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抵抗坐标。诗中"喜马拉雅山脉系屋脊"的"系"(hai6)是粤语判断动词,其发音比普通话"是"更接近古汉语"系",这种语言化石般的存留,暗示着边缘对中心的古老记忆。

树科的诗歌实践印证了德勒兹的少数文学理论,当标准语在"通罗马"的隐喻中构建普世道路时,方言诗人用"路路一道"的悖论式宣言,在音韵的褶皱里藏匿起另类的地理图谱。这首诗的终极力量不在于它解构了多少宏大叙事,而在于它证明:每一种方言都是重绘世界图景的隐秘坐标系,每一次发音都是对权力话语的微型暴动。在普通话写作的平滑表面上,粤语诗歌的声调曲线永远是最为倔强的文化等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