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466章 《批判性言说》(第2页)

诗歌开篇以 “错!大错特错!” 的连续否定,如惊雷般划破既定的认知平静,将 “条条大路通罗马” 这一广为流传的伪命题推至批判的风口浪尖。诗人以一种近乎辩论的逻辑展开论述,通过五个层面的例证,层层递进地瓦解这一命题的合理性。

“珠峰最高,喜马拉雅山脉系屋脊”,诗人以自然地理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指出在自然世界中,存在着绝对的标准与唯一的巅峰,并非所有道路都能通向同样的高度。这与 “条条大路通罗马” 所传达的相对主义、平均主义观念形成尖锐对立。就像李白在《蜀道难》中对蜀道艰险的极致描绘,展现出自然地理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强调了世界的客观性与确定性。

“原始海洋,唔知你知唔知哈”,这看似随意的追问,实则蕴含着对知识获取与认知边界的思考。在人类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未知与未解之谜,并非所有道路都能通向真理的彼岸。这让人联想到屈原在《天问》中对天地万物的一连串追问,体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探索的艰难。

“史前人类,族群记忆?咁始人呢?” 诗人对史前人类研究中的模糊概念提出质疑,揭示出知识体系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矛盾之处。这反映出诗人对学术研究中某些似是而非观点的警惕,就如同顾炎武在治学中强调的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反对虚妄之言。

“中华民族,唯一文明!唯一栖息”,此句将批判的视角从自然科学、学术研究转向文明史领域,强调中华民族文明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这一观点与亨廷顿的 “文明冲突论” 形成对话,诗人以坚定的民族文化立场,驳斥了文化相对主义中忽视文明独特性的错误观念。

通过这五个层面的论述,诗人构建起严密的逻辑链条,以诗性思维对伪命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这种批判并非简单的否定,而是试图重新建立起对世界、对知识、对文明的正确认知体系。

三、文化坚守:民族精神的诗性彰显

诗中 “自古炎黄,路路一道!” 的呐喊,将诗歌的主题升华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传承的高度。炎黄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根源与血脉。诗人在此强调 “路路一道”,并非否定道路的多样性,而是强调在多元的表象之下,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