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446章 《解构与反讽》(第3页)
诗歌中 “家下乜嘢世界啊” 的追问,既是粤语区民众对现实的困惑,也是当代人共同面临的精神困境。在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身份认同危机、价值观念冲突等问题已成为世界性课题。树科的粤语诗通过地域文化的独特视角,为理解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维度。
(二)民间话语的批判力量
作为民间话语的载体,这首粤语诗展现出强大的批判力量。在传统文学中,民间话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但在当代社会,它却成为揭露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诗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传递给大众,打破了精英话语的垄断。这种民间话语的崛起,与巴赫金 “对话理论” 中强调的多元话语平等交流相契合。
诗中对身份标签的解构与反讽,实际上是民间话语对主流价值体系的挑战。在一个高度制度化与标准化的社会中,民间话语以其灵活性与批判性,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咪嗌我书生》的创作实践证明,民间话语不仅能够反映现实,更能够通过艺术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思与重构。
四、结语
树科的《咪嗌我书生》以粤语方言为载体,通过荒诞的叙事与犀利的反讽,完成了对当代社会身份认同与价值观念的深刻解构。诗歌在俚俗与雅正的辩证中,展现出方言诗学的独特魅力;在身份解构的背后,蕴含着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性思考。这种创作实践不仅丰富了当代诗歌的表现形式,更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咪嗌我书生》所体现的民间话语力量与普世价值追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