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432章 《方言抵抗与诗意的重生》(第3页)

法国理论家德勒兹提出的\"少数文学\"概念,在此具有特殊意义。粤语作为汉语的\"少数方言\",其写作实践具有德勒兹所说的\"政治性\"和\"集体价值\"。《春望》中呈现的不仅是个人感受,更是整个岭南地区在现代化转型中的集体经验。诗人通过\"空屋废墟\"、\"鱼塘猪场\"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可辨认的文化地理空间。这种\"在地性\"写作,为抵抗全球化的同质化倾向提供了可能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树科的抵抗不是对抗性的,而是采取了一种\"既在其中又在其外\"的辩证立场。诗中既有对现代文明的批判(\"石屎森林\"),也有对传统消逝的反思(\"空屋废墟\")。这种复杂性避免了简单的二元对立,体现了诗人思考的成熟。德国哲学家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中强调的\"非同一性\"思维,在此诗中得到了诗意呈现。

结语:重建诗意的栖居

《春望》的结尾处,\"转基因豆腐包粟啦……\"的感叹余音袅袅,既像无奈的接受,又像沉默的抗议。这种暧昧性恰恰构成了诗歌的丰富性。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而树科通过粤语写作,试图在标准化的现代语境中重建一种\"诗意的栖居\"。这首短诗证明,真正的现代性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否定,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使传统在新的语境中焕发生机。

在技术统治日益加强的今天,诗歌的使命或许正如德国哲学家本雅明所说,是\"在废墟中收集碎片,拼凑出救赎的图景\"。《春望》中那些看似破碎的方言表达和都市意象,最终拼凑出的正是现代人精神家园的图景——它不完美,但真实;不宏大,但具体;不永恒,但属于此时此地。而这,或许就是诗歌在当代最珍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