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431章 《废墟上的春望》

《春望》(粤语诗)

文\/树科

睇唔见嘅前面

同石屎森林冇关

揾唔到嘅熟人

嘟同生老病死冇关……

诶!并村乔迁进城

空屋废墟噈老少

鱼塘猪场大白褂

转基因豆腐包粟啦……

《树科诗笺》2025.1.8.粤北韶城沙湖畔

《废墟上的春望》

——论树科粤语诗的现代性焦虑与乡土叙事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语境中,树科的粤语诗《春望》以独特的语言质地与尖锐的现实观照,撕开了工业化浪潮下乡土社会的精神褶皱。这首创作于2025年粤北韶城的作品,表面上延续了杜甫《春望》的悲怆基调,却在方言俚语的运用与碎片化意象的拼贴中,构建出具有后现代特征的乡村挽歌。诗歌以“睇唔见嘅前面”与“揾唔到嘅熟人”开篇,将空间的迷失与人际的疏离并置,迅速将读者拽入充满悖论的生存困境——那些消失的并非具象的物质实体,而是附着在土地上的精神血脉。

一、方言诗学:粤语口语的解构力量

树科以粤语方言为创作媒介,突破了现代汉语诗歌固有的书面语范式。“睇唔见”“揾唔到”“噈”等极具地域特色的词汇,不仅保留了粤语特有的音韵节奏,更赋予诗歌鲜活的口语质感。这种语言选择暗合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通过对标准语言的颠覆,瓦解了传统诗歌庄重典雅的美学秩序。当“石屎森林”取代了“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冰冷质感裹挟着粤语俚语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

与古代方言入诗的传统形成互文,刘禹锡的《竹枝词》以巴楚方言书写民间风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通过谐音双关传递微妙情思;而树科的粤语诗则以方言承载现代性焦虑。方言在此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成为对抗同质化文化侵蚀的武器,正如本雅明所言,“语言的堕落是世界堕落的征兆”,树科对粤语的坚守,实则是对文化本真性的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