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400章 《历史回响与文化认同》(第3页)

这种方言诗学与张九龄的文学实践形成跨代呼应。作为岭南首位宰相诗人,张九龄在《感遇》组诗中开创的比兴传统,实则是中原诗学与南越文化的融合产物。千年后树科的粤语写作,恰似钱钟书所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谈艺录》),在语言形式的创新中延续着文化基因。诗中\"史嚟天涯共此时\"的结句,巧妙化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的典故,将原诗的物理空间并置升华为历史时间的共在。

在全球化语境下,《张公公》的创作实践具有文化标本意义。诗人通过方言叙事、时空拼贴与物候书写,构建起岭南文化的记忆之场。这种创作既是对\"岭海孤忠\"张九龄的精神回应,也是对现代性进程中文化认同危机的诗意解答。当雨幕中的青铜雕像与电子屏幕里的历史影像在诗中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韶关广场的物理场景,更是中华文明在语言褶皱中不断重生的精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