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390章 《方言诗学中的价值辩证法》(第2页)
二、物体系与灵光的博弈
诗中建构的双重物象体系颇具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笔下的"灵光"(aura)意味。前半段的"油盐酱醋茶"组成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所谓的"符号消费链",每个物品都是可交换的能指;而"钻金银铜铁"的罗列,则暗合马克思《资本论》中"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经典论述。但诗人以粤语特有的"佢往"(keoi5 mong5)模糊人称指代,将交易主体虚化为幽灵般的存在,这种主体消解恰是齐泽克(slavoj ?i?ek)批判的"后现代资本逻辑"的诗学映照。
与之形成解构性对话的,是后半段"睇唔到感觉到嘅"价值体系。此处"风声/阳光雨露"的意象群,明显承袭岭南诗派的自然观传统。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天地之气,自北而南"的论述,在此转化为对商品异化的精神救赎。当诗人将"心地"(sam1 dei6)与"有市冇价"并置,实则在重建本雅明哀叹的"灵光消逝"(the decay of aura)——那些无法进入交换体系的灵性价值,恰是抵御物化世界的最后堡垒。
三、方言诗学的现代性突围
粤语入诗带来的不仅是语言层面的革新,更是认知范式的转换。"讨价还价"(tou2 gaa3 wui4 gaa3)这个粤语常用词组,在标准汉语中失去的叠韵趣味,恰恰成为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空间生产"理论的最佳注脚——方言的语音空间本身就在生产新的意义维度。诗中"有啲"(jau5 di1)的模糊量词使用,相较于普通话"有些"更具暧昧性与包容度,这种语言特质恰与后现代的价值不确定性形成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