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386章 《市井烟火与精神天穹》(第2页)

二、价值维度的双重解构: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

诗歌第二节实现了主题的巧妙转换,从物质世界的具象描绘转向精神领域的抽象探索。“有啲,我哋睇得到摸唔到嘅 / 睇唔到感觉到嘅,风声 / 阳光雨露,我哋嘅心地”,诗人以排比句式,列举出一系列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事物。“风声”“阳光雨露” 是自然馈赠的象征,它们虽无形却真实存在,滋养着世间万物;“心地” 则代表着人类的精神品质与内心世界,是人类灵魂的栖息地。这些事物 “有市冇价,价值冇限”,与上节中明码标价的物质商品形成鲜明对比,构建起诗歌中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结构。

这种对价值维度的双重解构,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 “价值” 与 “使用价值” 的理论形成有趣的对话。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双重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使用价值则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在诗歌中,“油盐酱醋茶,钻金银铜铁” 等物质商品具有明确的价值与价格,它们遵循市场规律进行交易;而 “风声”“阳光雨露”“心地” 等精神层面的事物,虽然没有市场价格,却具有不可估量的使用价值,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从哲学层面来看,诗歌中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也呼应了中国传统哲学中 “形而下” 与 “形而上” 的辩证关系。《周易?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物质世界的 “油盐酱醋茶,钻金银铜铁” 属于 “形而下” 的 “器”,是具体可感的存在;而精神领域的 “风声”“阳光雨露”“心地” 则属于 “形而上” 的 “道”,是抽象而超越的存在。树科在诗歌中通过对这两个维度的描绘,揭示了人类生活中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相互依存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类价值体系。

三、留白艺术与意境营造:言有尽而意无穷

《价格同价值》在艺术表现上,巧妙运用了留白艺术,为诗歌营造出丰富的意境空间。诗歌中没有对 “价格” 与 “价值” 的关系进行直白的阐释,而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列举与对比,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行感悟其中的深意。例如,在描述精神层面的事物时,诗人仅列举了 “风声”“阳光雨露”“心地” 等少数几个意象,这种简洁的意象选择,避免了过多的铺陈,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种留白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理论相契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 “意境说”,认为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诗歌中的留白,正是为了创造出 “境”,让读者在 “境” 中体会诗人的 “意”。在《价格同价值》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人生感悟,对 “有市冇价,价值冇限” 的精神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与解读,每个人心中都能构建出独特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