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385章 《存在之梯上的精神乡愁》

《存在之梯上的精神乡愁》

——论树科粤语诗《天堂把楼梯》的现代性寓言

文/诗学观察者

在香港诗人梁秉钧的方言诗学谱系中,树科的《天堂把楼梯》以其独特的粤语韵律编织出一个现代社会的生存寓言。这首创作于后疫情时代的诗作,在九声六调的粤语肌理中,将岭南特有的世俗智慧升华为哲学沉思。诗人以"楼梯"为枢纽意象,在垂直向度的空间建构中,展开对生命本质的诘问,其语言实验背后涌动着存在主义式的精神返乡。

一、方言的垂直维度:语言拓扑学中的精神坐标

在"直头喺出世噈带嚟嘅命水"这句开篇宣言中,粤语特有的副词"直头"(径直)与"噈"(就)构成垂直向度的语法暴力。这种方言特有的语序倒装,将"命定"的沉重感直接砸向读者,形成类似本雅明所说的"辩证意象"的爆破效果。诗人刻意选用"苏虾仔"(婴儿)这类岭南童谣惯用语,在俚俗与崇高的张力中,构建起存在主义的语言装置。

但丁在《神曲》中将天堂描绘为九重螺旋上升的穹顶,而树科笔下的"睇唔见嘅楼梯"却是香港劏房般的逼仄空间。这种垂直空间的异化,暗合齐奥朗关于"存在就是垂直的眩晕"的哲学论断。当诗人用"死捱烂捱"这种茶餐厅伙计的日常抱怨,描述普罗米修斯式的上升意志时,语言的褶皱里藏着香港特有的生存智慧——正如黄碧云小说中那些在楼梯间奔波的菲佣,梯级已成为后殖民城市的精神量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