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379章 《方言的诗性重构与步道的空间寓言》 (第2页)

二、步道的空间寓言:地理的诗学转码

"上山落坡有大路/细路攰咗坐凉亭"的行走叙事,暗合本雅明笔下的都市漫游者(flaneur)意象。但岭南丘陵地貌特有的"上山落坡"运动轨迹,将巴黎拱廊街的直线漫游改写为起伏的曲线行进。凉亭作为传统园林建筑元素,在此被解构为市民社会的临时剧场,见证着"攰咗"(疲惫)的肉身与"灵犀"的精神如何在空间褶皱中达成和解。这种地理转码策略,恰如段义孚在《空间与地方》中强调的"经验空间"概念,将物理坐标转化为情感记忆的储存装置。

诗中反复出现的"弯弯曲曲"路径,构成德里达所谓的"延异"(differance)的绝佳隐喻。当诗人疑惑"步道喺布道?",实际在追问诗歌创作的本质:这条充满"意象"的蜿蜒小径,是否就是罗兰·巴特所言"作者之死"后的文本迷宫?诗歌步道的物质性存在,在此升华为语言符号的能指链,每个转角都可能遭遇艾略特"客观对应物"的突然显形。

三、创作论的诗学实践:起承转合的现代转型

"起承转合"的传统诗学范式,在粤语虚词的催化下发生基因突变。"头尾讲嚟睇心水"的创作自白,将起承转合的线性结构解构为循环往复的方言阐释学。"心水"(心意)作为粤语特有的抽象名词,其流水意象恰与"沙湖畔"的地理现实形成互文,暗示创作灵感如珠江潮汐般自然涨落。这种对古典诗学的方言化改造,令人想起宇文所安对杜甫"诗史"概念的重新诠释——在地方性知识中激活传统资源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