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369章 《虚实相生的诗性智境》(第2页)
"通体透明"的意象构建堪称当代岭南诗学的精妙创造。这个复合意象既承续庄子"至人无己"的透明人格理想,又暗合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直观追求。在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视域中,身体作为"世界的媒介"本就具有透明性特质,诗人却将这种透明升华为神圣维度:"佐佑我哋嘅神圣"。这种升维处理使诗作突破地域性表达,直指人类精神的普遍境遇。
粤语独有的"双声叠韵"(如"形影不离不弃")在此获得哲学重量。重复音节产生的回环效应,模拟着存在与意识相互映照的认知图式。当诗人宣称"我哋大家嘟实定识得",实际上揭示了前反思认知的深层真实——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确实性先于真理",对灵犀的领会乃是生存论意义上的原初知晓。
三、岭南诗学的智性突围
《感觉嘅灵犀》的文本实践,标志着粤语诗歌从地域书写向哲学诗学的范式转变。诗中"梦中人"的设定颇具岭南民间传说色彩,却经由现象学还原剥离了志怪元素,转化为认知主体的镜像投射。这种转化暗合张枣"元诗"理论的要义,即在诗歌中呈现诗自身的诞生过程。
诗中"冇痕"与"通体透明"的呼应,构建出独具特色的消失美学。这种美学既不同于中原文化"羚羊挂角"的含蓄,也有别于江南诗学"镜花水月"的空灵,而是岭南湿热气候孕育的认知诗学——存在如晨雾般既充盈天地又难以捕捉。在这个意义上,诗作实现了对刘禹锡"境生象外"说的当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