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331章 《方言织就的精神原乡》

《我嘅沙湖,我嘅绿洲》(粤语诗)

文/树科

大细,你噈只系一凼水

无乜嘢大风大浪

嘟更加唔讲得上浩瀚……

一片,一片又嚟一片片

四围嘟喺嘅绿地

话你绿洲,面上有光……

老妈子,佢钟意喺度

我嘟越嚟越钟意呢度

有山有水,冇花冇假……

我嘅望江亭

我嘅诗歌步道……

《树科诗笺》2025.1.15.粤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织就的精神原乡》

—— 论树科《我嘅沙湖,我嘅绿洲》的诗性建构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追求语言实验与形式创新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我嘅沙湖,我嘅绿洲》以其独特的方言书写与质朴的情感表达,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活质感与精神温度的诗意空间。这首诗作以粤北韶城沙湖为书写对象,突破了传统诗歌典雅庄重的语言范式,运用鲜活的粤语方言,将个人情感与地域记忆熔铸于短小精悍的诗行之中,在看似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美学价值。

一、方言书写:地域文化的诗性编码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中极具特色的一支,承载着岭南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在《我嘅沙湖,我嘅绿洲》中,树科大量运用粤语方言词汇与语法结构,构建起具有鲜明地域标识的诗歌语言系统。“大细,你噈只系一凼水” 中的 “噈” 意为 “就”,“凼水” 指 “一洼水”,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生活气息,更赋予其独特的音韵节奏。方言的使用打破了普通话诗歌整齐划一的语言规范,使诗歌在音节的长短错落间产生了别样的韵律美。

从诗学角度来看,方言书写是对主流诗歌语言的一种解构与重构。正如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所指出的,艺术作品的 “灵韵” 源于其独特的时空存在。树科通过粤语方言的运用,赋予沙湖以独特的地域 “灵韵”,使诗歌成为地域文化的活态载体。这种语言选择并非简单的形式创新,而是诗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确认与坚守。在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方言逐渐成为濒危的文化资源,树科的粤语诗歌创作,恰似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筑起了一道诗意的防线。

二、意象构建:平凡事物的诗意升华

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具象化表达。在《我嘅沙湖,我嘅绿洲》中,树科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华丽的自然景观描写,转而聚焦于沙湖周边平凡的事物与场景。“一片,一片又嚟一片片 / 四围嘟喺嘅绿地”,这里的 “绿地” 并非传统诗歌中象征生机与希望的宏大意象,而是沙湖周边随处可见的普通草地。诗人通过重复的 “一片” 与口语化的 “又嚟”,将平凡的绿地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诗意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