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符号的深渊与方言的抵抗》
《符号的深渊与方言的抵抗》
——论《甲骨文字嘅阴阳》中的语言考古学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粤语诗歌犹如一块飞地,顽强地保存着被标准语压抑的语言记忆。树科的《甲骨文字嘅阴阳》以看似简单的家庭场景为表层结构,实则构建了一座连接甲骨文原始思维与现代方言经验的桥梁。这首诗通过粤语特有的词汇与语法,完成了对汉语诗性本源的一次考古发掘,在"日月"与"黑白"、"天地"与"你我"的二元对立中,重现了汉字创生时期的宇宙观。更为精妙的是,诗人将这种原始思维植入"太公分猪肉"的日常仪式,使远古的阴阳观念在方言的活态传承中获得新生。本文将从语言考古学、方言诗学、家庭拓扑学三个维度,解析这首诗如何通过粤语的音韵肌理,实现对抗文化同质化的诗学抵抗。
一、甲骨文思维与方言语法的同构性
"我哋从见到日月/分清咗黑白,跟住噈/睇到咗天地,你/我……"开篇四行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发生学模型。诗人刻意选用"日月"而非"太阳月亮",暗合甲骨文中"明"字的结构(日+月),这种构词法在粤语中得以保留,如"天光日月"(粤俗语)。"分清咗黑白"中的完成体标记"咗",在语法层面再现了先民对世界进行二元分类的认知瞬间。值得注意的是,粤语的体貌系统比普通话更为复杂(如"噈"表示动作的突然性),这种语法精细度恰好匹配了甲骨文刻画世界时的细致分野。
法国符号学家格雷马斯曾提出"符号矩阵"理论,认为意义产生于二元对立的动态转换。诗中"日月→黑白→天地→你我"的递进,完美演绎了这种原始符号学模型。每个粤语词汇都成为激活古老思维模式的按钮:"睇"(看)比普通话的"看"更具身体性,保留了甲骨文"目"字旁构字的动作感;"你"字的选用,通过女字旁强化了阴阳对立中的阴性维度。当诗人用"嗬嗬"、"哈哈"等粤语拟声词打破线性叙述时,实则模仿了甲骨卜辞中常见的情感标记,在语法断裂处释放被标准语过滤的原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