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271章 《单行道的诗学》(第2页)

诗歌中"向阳"与"新生"意象的出现,为全诗带来了一丝救赎的可能。"我哋走咁,我哋嘟系向阳/我哋嘟喺无形嘅道上,投向新生……"这两句诗在写实与象征之间建立了精妙的平衡。表面上,"向阳"可以理解为单行道的实际朝向,但在隐喻层面,它又暗示着某种积极的生命态度或终极追求。"无形嘅道"这一表述尤为值得玩味,它既与前面具体的单行道形成对照,又暗示着超越物理空间的精神维度。捷克诗人赫鲁伯曾在《科学诗》中写道:"物质的本质/是它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具物质性",而树科在这里似乎反其道而行之,将具体的道路消解为无形,从而为诗歌打开了形而上学的空间。这种从具象到抽象的跃迁,使诗歌获得了更为广阔的阐释可能。

诗歌的结尾以近乎黑色幽默的语调,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不平等现实:"呵呵,有车嘅/会走得快啲嘅!"。这看似随意的感叹,却尖锐地指出了资源占有与生命速度之间的正比关系。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在此得到诗意的体现——不同形式资本的占有直接决定了个体在社会空间中的移动能力与速度。诗人用"呵呵"这一语气词淡化了批判的锋芒,却使讽刺更为深刻。结尾的感叹号既像是无奈的接受,又像是愤怒的控诉,在简短的语句中凝聚了复杂的情感张力。这种对现代社会速度政治的揭示,使《人嚟车往》超越了地域方言诗的局限,成为对全球现代性经验的普遍写照。

从诗学形式上看,《人嚟车往》充分发掘了粤语特有的韵律和节奏。全诗采用自由体,不刻意追求押韵,但粤语特有的语气词和词汇选择自然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性。"嘟系"、"噈唔"等粤语特有表达的反复出现,既强化了地域文化认同,又创造了特殊的语言质感。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对方向词的密集使用(东南东北、北东北西等)形成了语言上的"方向迷宫",这种形式上的实验与诗歌主题形成了巧妙的呼应。美国诗人威廉斯曾主张"没有思想,只在物中",树科这首诗同样避免了直接的观念表达,而是通过对"方向"、"道路"、"车辆"等具体物象的呈现,自然而然地导向哲学思考。

从文化政治的角度审视,《人嚟车往》的粤语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抵抗同质化的文化实践。在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大背景下,粤语写作既面临着交流范围的局限,又拥有保存文化独特性的价值。这首诗将现代性思考与方言表达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本土又普世的美学效果。香港学者也斯曾指出:"方言写作不是封闭的本土主义,而是通过语言的异质性对抗文化霸权。"树科的这首诗正是这一观点的完美例证,它使用粤语不是为了设置阅读障碍,而是为了寻找更贴近生命本真的表达方式。当诗人用"人嚟车往"(人来车往)这样的粤语表达描绘现代都市景观时,他实际上是在用方言重构现代经验,为普通话主导的诗歌话语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