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230章 《南国叙事》

《返到秦汉唐宋》(粤语诗)

文/树科

我唔喺穿越,又似穿咗越

企喺海冮畔,倾听海冮浪

七星岗呢度,踏青嘅多咯……

多咯啰,多啰咯

越王百岁寿宴请埋我……

唔喺我,我听个边阿婆佢唱歌……

歌仔越唱越穿梭

唱歌唱歌唱成诗

春寒起广州,无处不芳菲……

听咁听咁嚟咗《喜帖街》

喜帖街度白话韵:

木排头,木排头,木排横喺街……

你唔昏,我嘟震

脚仔震嘅系木排变飞毡

飞毡又一变:珠江夜游船……

《树科诗笺》2025.3.2.穗城珠冮畔

《时空褶皱里的南国叙事》

——论树科《返到秦汉唐宋》的诗学重构

文/文言

树科笔下的《返到秦汉唐宋》,以粤语为舟楫,在历史长河与现代都市的夹缝中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诗学航道。这首约4000字的叙事长诗,通过方言俚语、地景重构与时空折叠,完成了对岭南文化记忆的深度挖掘与现代性转译,其创作手法与精神内核,恰似木心所言"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第三条道路"。

一、方言诗学的时空折叠术

诗人以"我唔喺穿越,又似穿咗越"的悖论式开场,构建起量子态的叙事主体。这种"既在此岸又在彼岸"的悬浮感,通过粤语特有的虚词系统得以强化:"唔喺"(不是)、"咁嚟咗"(这样来到)等词汇,如同量子隧穿效应中的波函数,使主体在虚实边界自由跃迁。七星岗的踏青场景,实则是《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的现代变奏,越王寿宴的幻影投射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历史余晖,而阿婆吟唱的"歌仔"则暗合《广东新语》记载的"木鱼书"传统。

在语言炼金术中,诗人将粤语三及第文体(文言、白话、方言)解构重组。"木排头,木排头,木排横喺街"的童谣式复沓,让人想起冼玉清《广东女子艺文考》中记载的街头叫卖调;"飞毡又一变:珠江夜游船"的魔幻现实主义笔法,恰似黄遵宪《日本杂事诗》中"掌中戏罢灯初死,眼底春深梦未醒"的现代性转译。这种语言折叠术,使诗歌成为多声部合唱的容器,容纳着从秦汉鼓吹到香港流行曲的千年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