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218章 《方言诗学的本体重构》(第3页)
第六章:心象拓扑与反思现代性
"面向阳,心响心"的结语,在语音层面形成粤语特有的阳声韵闭环(阳/响)。这种音韵的自我指涉,暗合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哲学诉求。当心灵成为自身的回声场,主体性建构便呈现出自反性特征。这让人想起王阳明"心外无物"的心学命题,但诗人通过方言的音响造型,将内在性体验转化为可共享的公共诗学空间。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通过方言实现的个体性坚守与普遍性抵达,构成了对现代性困境的诗意回应。
第七章:方言诗学的本体论承诺
《道》的文本实践,最终指向方言写作的本体论价值。当诗人选择粤语作为思辨载体时,不仅是在扞卫语言多样性,更是在重构汉语诗性的原始基因。粤语中保留的中古汉语入声韵(如"冇"字短促的[-k]尾音),恰似现象学中的"本质直观",为现代汉语诗歌提供了返回本源的路径。在这个意义上,树科的创作既是对岭南诗学传统的现代转化,也是对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命题的东方回应。
结语:当我们在粤语的声调起伏中重读《道》,会发现每个方言词汇都像岭南丘陵般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这种语言的地方性非但没有限制思想的疆域,反而因其扎根大地的特质,为存在之思提供了更丰沃的土壤。树科的诗歌实践证明:真正的哲学之诗,必然生长在母语的根系深处,正如真正的道路,永远蜿蜒在道的肌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