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191章 《抵抗与诗意的栖居》(第3页)

本雅明在《论语言本身和人的语言》中指出,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存在之家的根基。树科的粤语诗歌实践,正是试图在普通话的汪洋大海中保存一块语言的飞地。这块飞地不仅保存着特定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更保存着与之相连的生活方式、情感结构和价值观念。当现代性进程摧毁了物理意义上的"屋企",方言诗歌反而成为了精神意义上的"屋企"——一个可以返归的语言家园。

从诗歌技巧看,树科成功地将粤语的口语节奏与现代诗歌的意象手法相结合。如"硬壳洋灰噈系青山裙裾"这样的诗句,既保留了粤语特有的韵律感("灰"与"裾"押韵),又通过"硬壳洋灰"与"青山裙裾"的意象并置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对比。这种语言实验证明方言诗歌完全可以达到高度的艺术成就,而非仅是民俗学的标本。

《返唔去嘅屋企》通过方言的诗意运用,实现了对现代性困境的超越。在诗歌的最后一节,树科以近乎黑色幽默的方式罗列"ds"和"马斯克"这些全球化符号,却在粤语语境的包裹下消解了它们的霸权地位。这种语言策略令人想起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观点:前殖民地作家应该"用征服者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树科则更进一步——他直接用被压抑的方言重构现代性叙事,在语言的缝隙中开辟抵抗的空间。

五、结语:在语言的废墟上重建家园

《返唔去嘅屋企》作为一首充满现实关怀的粤语诗歌,其意义远超出地方性写作的范畴。树科通过方言的诗意运用,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批判空间:从居住异化到乡村消逝,从教育危机到文化认同,诗歌几乎触及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所有关键问题。更重要的是,诗歌通过粤语这一媒介本身,示范了一种文化抵抗的可能路径。

在当代汉语诗歌日益陷入形式主义窠臼或意识形态站队的背景下,树科的方言写作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可能。这种写作既不放弃对现实问题的介入,又保持着高度的语言自觉;既扎根于地方经验,又回应着全球化的普遍困境。正如犹太哲学家阿多诺所言:"在错误的生命中无法有正确的生活。"树科的诗歌或许正是在提醒我们:在普遍异化的现代条件下,唯有通过语言的诗意抵抗,我们才可能找到"返屋企"的路——哪怕这个"屋企"已经只能在诗歌中栖居。

《返唔去嘅屋企》最终告诉我们:当实体的家园在现代化浪潮中逐渐消逝,语言或许成为了最后的庇护所。而方言诗歌,则是这个庇护所中最坚韧的支柱——它支撑着记忆的重量,抵抗着遗忘的暴力,在词语的缝隙中顽强地守护着那个我们永远"返唔去"却又永远渴望返回的"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