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方言诗学与当代性批判》
《狂欢与解构:论树科<大只讲>的方言诗学与当代性批判》
文/文言
一、方言作为诗性的暴烈在场
树科《大只讲》以粤语方言为刃,剖开现代性话语的虚伪面纱。诗中"话知你系口嗨/抑或你喺海口"的诘问,在粤语发音的爆破音中形成语言利器,"口嗨"(空谈)与"海口"(夸海口)的谐音双关,恰似巴赫金笔下"狂欢节广场"的戏谑精神。这种方言的暴烈在场,颠覆了普通话书写的规训体系,让诗歌回归民间诙谐文化的原始生命力。
粤语九声六调的抑扬顿挫,在"唱出嚟啲歌仔/唱唔出嚟人心"的对比中,构成声调的辩证法。当标准语的"歌仔"(小调)沦为程式化表达,"人心"的仄声却如哽咽般难以舒展。这种语言音位学的对抗,暗合德里达解构主义对"语音中心主义"的批判——方言的不可译性,恰是抵抗逻辑中心主义的最后堡垒。
二、狂欢化叙事的时间褶皱
"话时噈喺咁话/讲晒嘟系儿戏"的循环句式,在粤语时态的模糊性中展开时空褶皱。"话时"(说话时)与"喺咁话"(就这样说)的现在进行时,与"讲晒"(说完)的完成时形成时间漩涡,如同狂欢节上永恒的现在时态。这种叙事策略让人想起《十日谈》中套层结构的叙事游戏,但更接近粤语民谣"数白榄"的节奏范式。
"呃鬼吃豆腐咩"的民间俗谚,将鬼神叙事拉入市井空间。豆腐的洁白与谎言的污浊形成视觉悖论,这种感官的错位恰似狂欢节面具下的真实面孔。当诗人质问"仲估家阵清明/不宜噈通通自己讲埋",清明时节的禁忌被解构为话语规训的隐喻——所谓"不宜说破"的禁忌,实则是权力对真相的捂盖。
三、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语言炼金术
"啲水噈唔可能咸晒"的俚语,在解构主义视野中成为能指游戏的典范。"水咸"本指海水倒灌的自然现象,却在诗中转化为对群体性缄默的隐喻。当所有人"自己讲埋"(自说自话),语言的盐分被稀释,公共领域的咸涩真相反而成为不可言说之痛。这种语义的滑转,类似拉康"能指链的滑动"理论,却根植于粤语方言的特殊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