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粤语中的烟花人间》(第2页)
“烧炮仗”“烧烟花” 则进一步将节日的热闹氛围推向高潮。炮仗的声响与烟花的绚丽,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炮仗有驱邪避凶之意,而烟花则象征着繁荣与美好。诗人通过对这些民俗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岭南地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热爱,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诗歌后半部分 “夜晚黑:大天空 / 天空喺度受孕?”,将视角从人间的热闹场景转向广阔的天空,引入了 “天空受孕” 这一极具想象力的意象。这一意象的运用,打破了前文民俗场景的写实性,赋予诗歌以超现实的色彩。“天空受孕” 可以理解为对生命孕育与自然奥秘的隐喻,也可看作是诗人对传统节庆背后更深层次意义的思考。它将人间的欢庆与自然的神秘相连接,使诗歌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种意象的转换与构建,与艾略特在《荒原》中对意象的运用有着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意象的组合与转换,表达深层的思想与情感。
三、节奏与韵律:声音美学的创新探索
《年卅晚睇烟花》在节奏与韵律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诗歌开篇以重复的 “年卅晚,年卅晚” 起兴,形成强烈的节奏感,仿佛是节日庆典的鼓点,引领读者进入诗歌的情境之中。随后,“行花街”“烧炮仗”“烧烟花” 等短句的排列,简洁明快,富有跳跃性,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除夕夜忙碌而欢快的活动节奏。
在拟声词的运用上,“噼噼啪啪,噼哩啪啦 / 吱吱唦唦,叽哩哇啦” 形成了独特的韵律美。这些拟声词不仅模拟了真实的声响,更在诗歌中构成了一种声音的节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烟花绽放的现场,感受到声音的韵律与诗歌内容的完美融合。这种对声音节奏的把握,与古希腊诗人品达在颂歌中对韵律的重视有着相通之处,都是通过声音的节奏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诗歌的长短句交错排列,也为其节奏增添了变化。从开篇的短句到中间拟声词的密集排列,再到结尾 “夜晚黑:大天空 / 天空喺度受孕?” 的长句,节奏由快到慢,由喧闹到沉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这种节奏与韵律的变化,不仅符合诗歌内容的发展,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情绪的起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四、情感表达: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年卅晚睇烟花》表面上是对岭南地区除夕夜民俗活动的描绘,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诗歌通过对 “行花街”“烧炮仗”“烧烟花” 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珍视与热爱。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民俗逐渐被淡化,而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这些珍贵的民俗记忆保留下来,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守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