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王兴兴(第2页)
2.家庭工坊里的创造之火
家庭教育在王兴兴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父亲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在王兴兴很小的时候,就送给他一把螺丝刀,鼓励他去拆装家里的电器。每次拆装完后,父亲还要求他提交一份《拆解报告》,详细记录拆解过程和自己的发现。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王兴兴的动手能力,还让他学会了观察和思考。
父母对王兴兴的兴趣探索给予了绝对的包容。有一次,王兴兴为了在家研究自己的小发明,偷偷逃掉了补习班。父母发现后,并没有责备他,反而理解他对机械的热爱,默许了他的行为。在这样宽松的家庭环境中,王兴兴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他的童年发明清单丰富多彩,风力小车、航模等都是他的杰作。在制作这些发明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尝试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种“破坏式创新”的教育理念,让王兴兴在探索中不断成长,为他日后在机器人领域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大学实验室的野蛮生长
进入浙江理工大学后,王兴兴在技术领域迎来了新的突破。他用仅仅200元,就“手搓”出了一个14自由度的双足机器人。在这个过程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了技术上的跨越。这个双足机器人的诞生,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技术水平,也初步形成了他低成本研发的模式雏形。
此外,他还研发了力反馈手套,并获得了首个专利。这一成果的取得,让他在学校里声名鹊起,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机器人领域探索的决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学校图书馆的借阅记录中,可以看出王兴兴的专注领域。他多次借阅《游戏编程中的人工智能技术》这本书,这表明他对人工智能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在这个时期,他的技术审美也开始萌芽,他追求技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注重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大的价值。这种在大学实验室里的“野蛮生长”,让王兴兴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才。
三、破壁者:从车库创业到定义行业
1.xdog的破茧时刻
2013年,王兴兴进入上海大学读研,彼时全球机器人行业被波士顿动力的液压驱动技术垄断。这种液压方案性能虽强悍,但成本高昂,一台机器狗售价超50万元,且难以实现量产,宛如航天飞机般高高在上,普通用户难以企及。
在这样缺乏成熟低成本方案的背景下,王兴兴毅然选择了一条冒险的电驱动路径。他凭借对电机设计的极致钻研,日夜沉浸在实验室中,不断尝试和改进,最终研发出外转子无刷电机。基于此,他独立开发出了全球首款低成本电驱四足机器人xdog,其成本不足2万元,却在性能上媲美行业标杆。
然而,这条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将大量时间投入到xdog的研发中,王兴兴面临着延毕的压力。但他没有退缩,依然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2015年,是王兴兴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带着xdog参加了上海的机器人设计大赛,凭借出色的性能和创新的设计,获得了二等奖,并赢得了8万元的启动资金。这笔资金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为他后续的创业之路埋下了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