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朱明瑛
从《回娘家》到商界传奇:朱明瑛的多维人生图谱
一、艺术生命的璀璨绽放
1.舞蹈根基与东方歌舞团的淬炼
朱明瑛的艺术之旅始于北京舞蹈学院。1966年,初中毕业后的她凭借对舞蹈的热爱与天赋,顺利考入这所艺术殿堂。在学院里,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舞蹈知识,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旋转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她的艺术天赋在日常训练中逐渐显露,轻盈的身姿、灵动的舞步,让她成为了同学中的佼佼者。
毕业后,朱明瑛加入了东方歌舞团,开启了她早期的舞蹈生涯。在歌舞团,她深知要想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于是,勤奋成为了她的代名词。每天,她总是最早到达排练厅,最晚离开,不断地打磨自己的舞蹈技巧。
然而,特殊年代的到来,让她的事业陷入了寒冬。舞蹈队集体“赋闲”,但朱明瑛并没有放弃。她始终记着母亲“人可以穷,不能没事业”的叮嘱,开始对着收音机自学英语,甚至用饭票跟华侨交换外语磁带。这种坚持为她后来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28岁时,朱明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转型成为歌手。这对于一个“半路出家”的人来说,面临着诸多挑战。团里缺能唱外语歌的演员,这既是机会,也是难题。为了掌握亚非拉歌舞艺术,她四处拜师。语言成为了她首先要克服的障碍,不同国家的语言发音、语法都大不相同,但她没有退缩。
为了学习非洲歌后阿贝蒂的唱腔,她反复听阿贝蒂的歌曲,用录音机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由于反复播放,录音机最终都损坏了,但她也因此逐渐掌握了那种独特的唱腔。她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亚非拉的舞蹈艺术,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节奏都认真揣摩。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她学会了不少外国歌舞,成为了东方歌舞团中的佼佼者。
2.春晚高光与国民歌后的诞生
1984年,对于朱明瑛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央视春晚总导演黄一鹤三顾茅庐,用“十二亿人民都会唱你的歌”说服她登上春晚舞台。而她演唱的《回娘家》,瞬间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在春晚的舞台上,朱明瑛身着碎花布衫,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表演。她那欢快的歌声、灵动的舞姿,再加上独特的碎花衫造型,引发了全民模仿潮。一时间,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回娘家》的旋律,人们纷纷模仿她的表演风格和穿着打扮。
除了《回娘家》,朱明瑛还有许多代表作品,如《大海啊故乡》《明亮的眼睛》等。《大海啊故乡》旋律优美,她用深情的歌声唱出了对大海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明亮的眼睛》节奏明快,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美好。这些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受歌迷喜爱。
然而,在当时的文艺界,对于这种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朱明瑛用她声情并茂的表演打破了艺术壁垒。她的歌声富有感染力,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她的舞蹈与歌声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她,演出服内衬却打着补丁。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表演,反而更凸显了她的朴实和对艺术的执着。《回娘家》的唱片销量突破了百万,朱明瑛也因此成为了国民歌后,她的名字传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