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申侯(第2页)
申侯意识到局势危急,为了保护自己和外孙的利益,他决定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申侯联合了缯国和西方的犬戎,共同进攻周幽王。缯国与申国可能有着一定的利益关联,而犬戎则是当时一支强大的游牧部落,对中原的财富垂涎已久。申侯与犬戎达成协议,承诺在攻破周都镐京后,将城中的财富分给犬戎,以此换取犬戎的支持。
周幽王得知申侯联合犬戎进攻的消息后,匆忙举烽火求援。然而,此前他为了博褒姒一笑,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导致诸侯们不再相信烽火信号。这一次,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诸侯们以为又是周幽王的玩笑,没有一个前来救援。
申侯、缯国和犬戎的联军迅速包围了周都镐京。周幽王的军队由于准备不足,在联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最终,镐京被攻破,周幽王、虢石父以及新立太子伯服都在战乱中被杀,西周宣告灭亡。
申侯联合犬戎灭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报复周幽王废黜女儿和外孙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重新确立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让外孙宜臼能够登上王位。而犬戎则是为了获取财富和掠夺资源。这场战争虽然实现了申侯的部分目的,但也给西周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使得中原地区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和混乱之中。
3.另立新君与历史隐情
西周灭亡后,申侯迅速联合缯侯、许文公等诸侯,在申国拥立原太子宜臼为周天子,即周平王。此时,镐京在战火中已破败不堪,为了躲避犬戎的威胁,周平王在诸侯的护送下迁都到雒邑,东周自此建立。
申侯联合犬戎灭周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卖国弑君之举,但他却未被问罪,弑君罪名也被历史悄然隐去,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周平王与申侯的亲戚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申侯是周平王的外祖父,周平王能够登上王位,申侯功不可没。周平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和稳定性,自然不会去追究外祖父的罪责。而且,周平王需要申侯及其背后申国的支持,以巩固自己在东周初期的地位。
其次,诸侯国与周平王之间可能存在幕后交易。东周建立初期,周王室的权威已经大幅下降,各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崛起。一些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如晋国、卫国、秦国、郑国等,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支持周平王。他们或许与周平王达成了某种协议,在承认周平王正统地位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政治、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诸侯国不会去追究申侯的责任,反而会帮助掩盖申侯的罪行,以维护周平王政权的稳定。
再者,当时的政治局势也使得各方不愿意过多追究申侯的罪责。西周灭亡后,中原地区陷入了混乱和动荡,各诸侯国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来发展自身实力。如果此时追究申侯的卖国弑君之罪,可能会引发新的政治纷争和动荡,不利于各方的利益。因此,为了大局考虑,各方都选择了默认申侯的行为,将其罪行隐去。
最后,历史记载也可能受到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周平王政权建立后,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可能会对历史记载进行一定的干预和修改,淡化申侯的负面形象,突出其在拥立周平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这也导致了申侯的卖国弑君罪名在历史记载中逐渐被隐去。
四、申侯在春秋时期的境遇
1.申侯在郑国的经历
春秋时期,楚国申地有一位申侯,他为人贪得无厌,在楚国结怨甚多。楚文王临终之际,深知申侯在楚国已难容身,便劝他出逃外国,以保性命。
申侯听从了楚文王的建议,来到了郑国。郑厉公看中了申侯的才能,对他予以重用。申侯凭借自身的能力,在郑国逐渐站稳脚跟,开始参与郑国的政治事务。
在召陵之会中,申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当时,齐国率领诸侯联军讨伐楚国,楚国派使者与联军谈判。申侯凭借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出色的外交手段,为郑国在这场外交博弈中争取到了一定的利益,提升了郑国在诸侯中的地位。
然而,在首止之盟时,申侯的行为却引发了诸多问题。首止之盟是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齐桓公为了维护太子郑的地位,在首止会盟诸侯。申侯为了讨好齐国,违背了周惠王的意愿,支持太子郑。这一行为虽然得到了齐国的赞赏,但却得罪了周惠王和一些支持周惠王的诸侯国。
申侯在郑国的种种行为,引起了郑文公的不满。郑文公认为申侯过于贪婪且野心勃勃,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最终,郑文公找了个借口将申侯杀害。
申侯在郑国的行为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在召陵之会中的表现,增强了郑国与齐国的联盟关系,提升了郑国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但在首止之盟中的选择,却加剧了周王室内部的矛盾,也使得郑国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诸侯之间的纷争。他的死亡,虽然暂时缓解了郑国国内的政治矛盾,但也反映出当时各诸侯国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权力斗争。
2.申国的灭亡
周庄王时期,周朝王室的力量已极度羸弱,诸侯纷争不断,周王室对各诸侯国的掌控力大不如前。申侯虽曾在西周灭亡、东周建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他联合犬戎灭周、杀死周幽王的行为,遭到了后人的诟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申国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此时,南方的楚国却日益强大,开始积极向外扩张。楚国觊觎申国的土地和资源,便将申国列为了扩张的目标之一。楚国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对申国发起了进攻。申国在经历了多年的政治动荡和外部压力后,国力已大不如前,难以抵挡楚国的攻势。
面对楚国的进攻,申国虽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终因实力悬殊,最终被楚国所灭。申国的灭亡,标志着这个曾经在西周至春秋时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诸侯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申国灭亡后,其部分后代以谢为姓。这一姓氏的转变,既是对申国历史的一种纪念,也是申国后人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重新开始的象征。谢姓后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和历史传承。
五、申侯的历史评价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