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薇 作品

第 22章 有热茶么?(第2页)

  他若不这么写,不这么讲,怎么会有茶客喝茶呢?

  又怎么会得到赏钱呢?

  在这个制度之下,又因为种种原因,所以大家都往外跑,都在逃离户籍地,跑到更远的地方重新来过。

  不跑就断根了,活着就灭族了。

  (ps:《南京吏部尚书黄公神道碑》碑文如下:行到武陵,问风俗,知其人苦于从军,女子恶为军妇,不果嫁;男子则虑妇家往从戍而以徭赋累己,不果娶。)

  眼看着阳光初现,自己儿子得县令赏识,又得了一个文散官的身份。

  可一转眼又要操练军屯准备在今年秋季进山剿匪了。

  南山这么大,横跨数个府,山里的匪杀不完,也剿不完。

  剿匪,就跟让人去找三条腿的蛤蟆一样,可以用这个由头让你一辈子困在上面。

  玩够了,一句你没完成军令,人就交代了,而且交代的还清清白白,就算万岁爷知道了,他也挑不出刺来。

  官场的这点事情,其实和生意场差不多,余员外能看懂

  一屋子人聚在一起,气氛低沉的有点可怕。

  刚有点出路,这个家刚好起来,这一下子又恢复到从前了,甚至还不如在京城的时候。

  都这年月了……

  谁还用军屯的军户?

  (ps: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军户制度变成了募兵制。)

  余令倒是看的很开,也知道,人自打出生开始就是在不断的解决各种困难,所以剿匪就剿匪呗。

  好歹还有一个不花钱就得到了九品文散官呢?

  干不了就反了他娘的。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了。

  话虽然这么说,但路还是得走。

  老爹年纪大了,闷闷才这么大点。

  厨娘、陈婶、小肥,还有如意、刘玖都跟着自己行千里路来长安了,他们用一辈子来赌自己出人头地。

  自己已经是家里的大男人了,自己要扛起来。

  所有人都在为余令可惜。

  在他们看来余令就是读书苗子,只要好好读书,一定会考出去,一定会成为大官的。

  有人在为余令可惜,可也不缺幸灾乐祸之人。

  大伯的这一家子不在,余令看的很清楚。

  那会儿大伯母借着孙子不舒服,硬是把大伯拉走,回到他那屋舍后重重地关上屋门。